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网|绍兴专题 > 本网聚焦 新闻详情 A- A+
世界地球日遇上地质文化村: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蝶变
发布时间:2019-04-22 17:04:40    

   当一个僻远的地质文化村遇见世界地球日,将会发生怎样的情形?4月22日,浙江省暨绍兴市纪念第50个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海拔700米的白雁坑村举行,活动现场正在向世人讲述一个关于“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190422170522.jpg

  据了解,白雁坑村位于浙江省嵊州市通源乡,是中国首个地质文化村。该村借助美丽西白区块建设,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倾力打造具有田园风情的村落,获得了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国生态文化村等大大小小的荣誉。

  五六年前,藏在大山里的白雁坑,来了几个背着帆布包、拿着铁榔头的地质调查人员。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地质调查院院长刘永祥说:“白雁坑拥有地质遗迹资源54处,‘千年香榧林,万年巨石阵’的景致呈现出独特的韵味。”

  随着地质文化村建设项目的实施,村民们投工投劳热情参与,白雁坑村民的生活由此改变。“游客对地质遗迹很好奇,来了都要看看。”瞅准发展商机,村民洪小赛利用自家的宅基地建造了民宿。

  “原来我家主要靠着榧林和茶园,收入不高,现在经营民宿,一年利润大约在10万元左右,再加上香榧、茶叶的收益,家庭年收入已达近30万元。”洪小赛说。

  “我们还给这些‘巨石阵’想故事,推广地质文化;一块万年的石头有了故事,它才有灵魂,才有魅力。”通源乡党委书记郑海果说,“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地质文化村就是美丽乡村的‘特色版’。”

微信图片_20190422170650.jpg

  曾经,白雁坑也戴着落后的帽子。如今,依托得天独厚的地质遗迹资源和丰富的茶叶、香榧资源,村里已有20家民宿、250个床位。目前,乡村旅游带动农民直接增收近800万元。细数白雁坑的变化,雪倩说,“地质文化村建设既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又实现了地质知识科普,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顺着话题,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处副处长肖常贵点评道:白雁坑村是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鲜活案例,也成为新时代地质工作支撑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途径。

  在浙江,像白雁坑村有地质遗迹资源特点的村落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将抓好不同类型地质文化村试点,使得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地质文化传播与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让地质文化村从盆景变成风景。”肖常贵表示。

微信图片_20190422170555.jpg

  在活动现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沈仁华向嵊州市市长严钢授予白雁坑村“地质文化村”牌匾;在嵊州市逸夫小学的孩子们朗读声中,全场起身共同朗读《我们共同的未来》——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地质文化村的“美丽之路”定会越走越宽广……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张云松 李 风    | 责编:陈童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