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G20的前身G7创立之时,中国还在WTO的大门之外徘徊,2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成为G20的主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和秩序重建中发挥着引导作用。中国拥有这样的国际地位绝非偶然,而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全球治理,对世界发展不断做出贡献的必然结果。
中国三分钟:中国能给G20带来什么
中国能给G20带来什么?
那么,作为G20的主席国和G20峰会的东道主,中国能发挥哪些特殊的作用呢?首先,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金砖国家的一员,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种“三合一”的身份使得中国能够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问题和困难都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更便于它在全球治理过程中承担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另外,中国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特别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成为名副其实的中流砥柱,为世界经济摆脱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可以为包括G20成员在内的其它国家提供参考。
还有,中国正在实施的发展战略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以“一带一路”为例,这条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倡的跨越亚非欧的经济走廊,以共建、共有、共享为宗旨,与G20“寻求合作,促进发展”的目标十分吻合。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量化评估,中国这一倡议的落实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30%—40%。
G20作为一个多边的协调和磋商机制,要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不仅需要与会各方的真诚努力,还需要有管控分歧、求同存异、着眼大局、求真务实的能力与智慧。
G20杭州峰会即将正式拉开帷幕,G20的国家元首和各领域的专家将就如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展开对话。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将为世界呈现一场成果丰硕的G20峰会。让我们拭目以待。
G20能给百姓带来什么?
△ 杭州,钱江新城。(图/ 视觉中国)
就业机会增加 趋向长效机制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提及G20与深化改革的关系时强调,不同于G7,G20由于有众多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以及欧盟的加入,在拓展大宗商品市场的需求、理顺供需关系方面,显然具有更切实的推动力。市场需求的增大,对于老百姓而言,就有可能带来劳动岗位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 (图/ 视觉中国)
人民币地位提升 惠及百姓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称,在国际金融体系里,如果人民币的价值和稳定性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百姓出国旅游时用人民币进行汇兑会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又如,美联储多次宣布加息,但均系“佯攻”,结果是增加了全球对美国加息的预期,进而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冲击,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 (图/ 视觉中国)
王文认为,上述问题可通过G20的会议进行宏观政策层面的协调。从官方层面看,可以建立包括全球金融安全网在内的对资本流向、外汇储备进行监管和协调的机制,减少金融市场震荡的隐患;从百姓层面上看,避免了实际收入和出游购物受到影响。
场馆未新建 古迹旧貌换新颜
据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介绍,杭州在全面完成G20主会场、B20主会场,中外领导人驻地以及其他相关场地的改造过程中,并未专门新建场馆,而是根据需要做了提升,大大节约了纳税人成本。
△ G20主会场杭州奥体博览城(图/ 视觉中国)
一系列的维护措施也使许多古迹“旧貌换新颜”。西湖区138年历史的古刹弥陀寺,寺内极具历史鉴赏价值的珍贵摩崖石刻遭风雨侵蚀和苔藓覆盖,周边居民乱搭乱建致使该地区变成“棚户区”,不仅不利于文物保护,也带来诸多安全隐患。经过综合整治和修缮,弥陀寺“重见天日”,以其为中心还形成了含7900平方米绿化景观、免费开放的文化休闲公园。
△ 馒头山社区改造前后对比。( 图/北京青年报 )
空气更清洁 景观亮化更美丽
赵一德表示,到目前为止,杭州全市投入了22131辆新能源汽车、1500辆新能源公交车,还投入了500辆纯电动汽车。数据显示,杭州今年上半年PM2.5天气达标天数142天,同比增长了13天,达标率78%,提高了6.7%。
G20杭州峰会为城市景观亮化工程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市民们增加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整体提升了城市景观。
△ 为迎接G20的召开,杭州南山路景观大道全线亮灯
社区热衷学外语 杭州市民增强获得感
“办好G20、当好东道主”,“服务G20、人人作贡献”等类似的标语在时下的杭州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杭州各社区为迎接G20杭州峰会纷纷掀起学习英语热潮。
△ 来自澳大利亚的志愿者Tim在杭州东山弄社区教居民学英语。(图/ 新华网)
会展结合旅游 打造城市四个国际化
全球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城市、全球会议目的地城市、亚太地区重要门户枢纽城市、东方文化交流中心等,已成杭州追求的4个国际化目标。
△(图/ 视觉中国)
会议经济是杭州下一个远景目标,“将充分利用G20峰会给杭州带来的发展机遇,把会展和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学习到杭州去,旅游到杭州去,创业到杭州去,生活到杭州去,我们还要说,开会到杭州去!打造会展经济和会展城市。”
(来源:中国网、人民日报)
来源: 中国网综合 | 作者:中国网综合 | 责编:杨云寒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