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6月15日讯 “不管大案、小案,只要立案了,就要给老百姓有个交代。”近日,在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高新派出所协警中队中队长郑海达在接受作者采访时如是说。
杭州市滨江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0年,是浙江最具经济竞争力的区县。阿里、网易、华为等大批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均坐落于此。
“视频作战,很像谍战片”
“这里(滨江区)的企业和居民的治安防控意识都非常好,对我们的工作非常配合,但毕竟有这么多流动人口,那么多科技型企业,特别是现在,G20峰会一天天临近了,我们也能感觉到巨大的压力。”郑海达说。
前不久,杭州滨江公安接到线报,称高新辖区内某城中村有一个卖淫团伙,以家庭为单位驻扎在各个出租房内,形成了“老婆卖淫,老公望风”的模式。据介绍,该城中村曾被滨江分局列为重点整治区域。
接到线报后,高新派出所迅速展开侦查,并制定了整治抓捕方案。
郑海达告诉作者,这个卖淫团伙平时作案非常隐蔽,反侦查能力非常强,团伙成员之间常常用小型对讲机进行联系,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迅速撤离,调查取证存在难度。
为此,高新派出所不仅通过分局从其他派出所借调了一批“陌生面孔”进行突击诊察,甚至还启用视频作战,与犯罪嫌疑人玩起了“反侦查竞赛”。充当这一角色的正是郑海达。
“那里一直是重点的治安整治区域,平时我们也会不定期的进行围剿式清查,对于那边的情况,我们也都是非常熟悉的。”郑海达回忆说,所里开展突击诊察的当天晚上,郑海达主动放弃休息时间,蹲守在视频监控前,观察巷子里每一个进进出出的人,并将情报实时通报给附近的民警。
正是在郑海达与办案民警的“里应外合”下,警方成功摧毁了这个卖淫团伙。
据当地警方通报,此次行动共行政拘留拉嫖招嫖人员5人,遣送21人,行政拘留吸毒人员8名,强制戒毒1人。
“跟踪到线索,很有成就感”
辅警全称警务辅助人员,是公安机关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接受公安机关的直接指挥和管理,拥有基本的执法权。在当下警力紧张、公安任务繁重的当下,承担着协助民警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违法犯罪等重要工作。
郑海达是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一名资深的辅警。自2003年起,郑海达就在滨江分局高新派出所的基层岗位上扎根了十多年。目前郑海达是高新派出所协警中队中队长。
2010年左右,滨江分局大力投入视频监控建设,当时郑海达开始着手使用视频监控系统破案。2015年滨江分局正式成立视频综合作战室,郑海达也是成员之一。
“视频作战其实非常枯燥,非常需要耐心、细心、恒心,一个画面往往要反复看二三十遍,都快看吐了。”郑海达说,“但是一旦跟踪到案件的线索,就非常有成就感。”
2014年,高新辖区内发生了一起强奸未遂案件。据受害人描述,当时她在路上行走,被一名突然出现的男子拖到草丛中……
案件移交到了郑海达的手中,他根据受害人的描述情况,结合案发当时的视频监控,还原了犯罪嫌疑人的行踪轨迹。“我把线索报告了办案民警,没过多久案子就破了。”
郑海达认为,这个案子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完结,还是归功于近年来杭州滨江区大面积投入使用的视频监控。
“视频监控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武器,可以给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一个新的方式。”郑海达说,自从加入视频作战小组之后,几乎他每天都在用视频监控处理各种大案小案,每一起案件都是他亲力亲为。
“看视频非常讲究细节,从调取监控的那一刻开始,实质上调查已经开始了,我每次去拷监控的时间都会带一本本子,记录一下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也都对办案有用。”
“不管有无破案,都要有交代”
郑海达深爱着公安事业,最初是因为“英雄情结”,现在逐渐演变成一种为人民服务的自豪感。“要为人民服务就要随时给老百姓交代,不管他们的案子最终有没有办法破获。”
去年一天,辖区内一家酒吧发生了一起盗窃案,酒吧的打碟机被人偷走。郑海达通过调取监控发现,作案的是两个外国人。郑海达通过监控名犯罪嫌疑人进行跟踪。第二天,郑海达与办案民警在小区门口蹲点,抓到了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
“后来这起案子移交给了滨江出入境,但总的来说,这也是我参与破获最有成就感的一起案子。直到案件破获,我始终在帮酒吧老板打听,案件进展到了哪一步。他对我们的工作也很理解。”郑海达说。
有破获的案子,但同样也有没有破获的案子。
今年5月,辖区一网吧发生了一起电动车盗窃案,案件移交到郑海达手上,由于犯罪嫌疑人没有留下太多线索,案件陷入了停滞。郑海达主动找到失主,安抚失主的情绪。
“在公安的工作中,难破的案件也总是不可避免的,老百姓也都非常理解,有时候他们还会反过来安慰我,叫我‘不要太心急,尽力而为’,每每听到他们这么说,我也赶到非常欣慰。”
据了解,郑海达的妻子也投身了公安事业,现在是滨江分局政治部的一位文员,每天都要面对大大小小的报表。夫妻俩的工作非常繁忙,以至于只能轮流照顾小孩和两个老人。
随着G20的临近,郑海达的值班和加班更加频繁。“每次他们都告诉我,让我安心工作,心里总是暖暖的。”
(中国网浪潮资讯作者 杨云寒)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杨云寒 | 责编:赵皓月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