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院,我终于能卸下心头的重担,重新开始生活了……”这两天,头发花白的沈大伯走进海盐法院,哽咽着对执行干警田林佳道谢。整整15年坚持不懈,经历4任承办人,这起始于2008年的案件,因为一笔搬迁款的发放迎来了转机。
2008年2月11日,一起事故发生在海盐街头。驾驶二轮摩托的沈大伯在从澉浦镇去往通元镇的路上与舒某的摩托车相撞。由于舒某未戴头盔也未按照交通标志通行,而沈大伯驾驶的机动车也达到了报废标准,经过海盐县交警认定,事故双方负同等责任。事故发生后,舒某伤势严重,经鉴定为严重伤残。
2009年,舒某一纸诉状将沈大伯告上法庭。案件经过人民法院审理,最终判处被告沈大伯赔偿原告舒某人民币29万元。
本以为法槌落地,案件暂告一段落,然而,难题才刚刚浮现。
沈大伯的家庭条件较为困难,他无固定工作,以在外打零工为生,收入微薄,判决书上白纸黑字的29万元让他束手无策。看到判决落地但是赔偿款一直无法落实的舒某在2010年向海盐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过执行干警多次调查得知,沈大伯家徒四壁,名下无任何可执行到位的财产。
执行干警多次跟沈大伯联系,他表示自己并非不想赔偿,但只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每年付给原告3000元。基于被执行人的实际困难,申请人同意了这一方案。多年来,法院没有放弃,执行干警一直关注着案件的进展。然而,每年3000元对于几十万元的执行款来说是杯水车薪,甚至在十多年的执行期间,申请人舒某因病去世,办案法官也换了好几个,剩下的20余万元赔偿款如何才能执行到位?
事情的转机往往来得出乎意料。近日,海盐法院收到了沈大伯家即将搬迁的消息,搬迁自然会有一笔款项发放给沈大伯一家。得知该情况后,执行干警田林佳第一时间出具裁定,办了相关冻结手续,并联系双方当事人着手对这起案件启动恢复执行。经过执行干警的多次联系和释法明理,沈大伯的家人愿意让出搬迁奖励款的部分份额给沈大伯,让他了结掉这起横跨15年的案件。
日前,在海盐法院的主持下,这笔20多万元的搬迁款终于打入了舒某女儿的账户中,田林佳也给沈大伯送去了结案通知书。“感谢法院,我终于能卸下心头的重担,重新开始生活了。”沈大伯握着执行干警的手激动地说。
同时,对于沈某虽然条件困难,但是十几年间一直坚持付钱的行为,申请人舒某的家属也表示非常理解。悲剧的发生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但沈某在得到搬迁款后能诚信履行,在15年后足额付清赔偿款,本着诚实信用、互谅互让的态度,舒某家属最终也将心比心,放弃了相关利息。
这起案件,始于2008年的寒冬,终于15年后的暖冬,是执行干警持续追踪的坚持,亦是申请人对法院工作的信任和被执行人的诚信履行,才让这起案件有头有尾得以终结。
记者事后了解到,针对数量较多的“终本老案件”,海盐法院严格落实终本管理工作机制,所有“终本老案件”由专门团队进行管理,定期进行“回头看”,提高案件规范管理和效率,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实现共同富裕保驾护航。(照片由海盐法院提供)
来源:读嘉新闻客户端 | 撰稿:王家维 钱姬霞 | 责编:彭钰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