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看官,本该副末开场,今日由净丑充当,我扮庙判,我扮庙鬼……”只见台上一净一丑,在一唱一和之间大戏就开演了。10月27日晚,作为2023年传统戏曲演出季的参演剧目,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带来的瓯剧《张协状元》赢得了满堂喝彩。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院长蔡晓秋坐在观众席,仔细地观察着演员们的表演,同时也十分在意周围观众的反应。当观众露出沉醉的表情,蔡晓秋也神情舒展开来。
瓯剧《张协状元》
“这是我们剧院第三次参加浙江省传统戏曲演出季了。还记得第一次是在2017年10月,胜利剧院,开幕式演出的第一场表演就是我的《那年那秋》个人艺术专场。”说起为何选用《张协状元》这一剧目参演今年的传统戏曲演出季,蔡晓秋表示,《张协状元》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戏曲剧本,由温州九山书会的才人们集体创作的,非常有地方特色,对于“南戏故里”温州来说非常具有代表性。“瓯剧作为温州的地方剧种,以前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农村的‘草台’上演出,演员们到省城剧院演出的机会并不多。参加传统戏曲演出季,对于我们剧团来讲,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和展示机会,因为演员真的离不开舞台。通过演出,也能让更多观众看到瓯剧,让瓯剧走得更远。”
瓯剧又称“温州乱弹”,是流行在浙江南部温州一带的古老剧种,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温州瓯剧院被称为‘天下第一团’,是因为瓯剧不仅是宝贵的非遗剧种,也是濒危剧种,我们是现今留下唯一的‘血脉’。”蔡晓秋说,对于剧院而言,传承人的培养和剧目的打造一直是重中之重。“这些年我们做好瓯剧的传承发展,主要是从艺术作品的生产、传承人的培养和演出活动的开展这三个方面去做的。剧目创作两手抓,一是抓好原创剧目的打造,比如说我们的现代戏《兰小草》、原创古装大戏《朔门潮》;二是做好传统经典剧目的挖掘、传承和保护,比如这次带来的《张协状元》以及我们的看家戏《杀狗记》等,通过剧目的创作去带动人才培养,给演员锻炼的机会。”
瓯剧《张协状元》
为了让瓯剧得以传承,2008年,温州市瓯剧院与温州市职业技术中等学校合办瓯剧中专班,蔡晓秋与瓯剧院的同事们分别到村里、到乡里去招生。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那一年招到了30个孩子。
2008年至2017年,历时九年,蔡晓秋和众多师长共同培育出了瓯剧第三代接班人(瓯三班)。2018年,瓯三班的青年小生吴鑫,凭借在瓯剧《西园记》中的精彩表现,一举夺得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新人主角奖,创造了瓯剧两代人同时夺得白玉兰的佳话。
“今晚上台演出的6个演员中,4个都是我们瓯剧院的新生代演员,他们都是1998年左右出生的,非常年轻靓丽。”蔡晓秋介绍,现如今,瓯四班的孩子们也在努力学习瓯剧。我们剧种的人才培养才是健康,人才成长才是茁壮的。只有不断培养年轻人才,古老的瓯剧才能焕发青春光彩。
瓯剧《张协状元》剧照
当然,传统戏曲要走得更远,也离不开年轻观众的培养。当晚在现场观看演出的还有一位“特殊”的观众,她就是来自浙江财经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的副教授毋丹。作为学校的非遗文化传播名师,毋丹在学校开设了《古代戏曲鉴赏》《古代戏曲专题》等课程,传播中国戏曲文化。
“传统的戏曲文化学习主要是以书本知识为主,在我的课堂上,不仅会教学生戏曲表演,线下我也经常会组织学生来剧院看戏,让他们通过观看现场演出,更好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毋丹说,让她欣慰的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主动走进剧院。
来源:潮新闻 | 撰稿:记者 叶振宇 徐知妤 | 责编:张晓欣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