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元宇宙”将是互联网下一个风口,但是如何应对转型?
就在大多数人一头雾水的时候,没想到最先把元宇宙玩明白的竟然是博物馆。但事实上建设元宇宙博物馆是一件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至少目前来看投入产出是完全不对等的大项目。但尽管如此各国博物馆依旧纷纷抢滩元宇宙,争的是什么?这笔经济账背后是在打什么牌?
首先我们来捋一下,将文博IP按照商业开发模式分类映射到元宇宙的序列中可以发现,元宇宙可以覆盖文博IP开发的方方面面。其中数字藏品开发和观展体验再塑是两个主要的开发方向,其中数字藏品开发包含藏品及二次创作的纹样NFT等。
在传统文化和科技交融下,应运而生新生活美学
博物馆浩浩荡荡加入到元宇宙建设中来,为未来元宇宙的场景搭建提供更丰富的现实场景和文化元素。对于博物馆而言,科技将不仅仅是工具和手段,而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生活方式,在元宇宙语境下博物馆的内容与体验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最终在传统文化和科技交融下的新生活美学应运而生。
超精细的三维数字复原,实现博物馆建筑内外的1:1数字孪生,可以想象,文物将以数字孪生体形式储存在元宇宙虚拟世界中,对于展品来说可以得到妥善的储存,毕竟巴黎圣母院的前车之鉴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于观众来说可以完好无损的看到文物全景、细节、结构剖面图等,无论是观赏性还是教育性都将迭代升级,还可进一步将其应用于更多传播场景。
不仅如此,通过实物与数字孪生体的交互,博物馆不仅能盘活藏品资源,实现藏品数字化共享;VR/AR、全息影像等技术可以全方位沉浸式体验文物;还有运用物联、人工智能、算法赋能,实现全馆数字化,可以对接政府数据、物联感知数据、环境天气、观众分析等多维实时动态数据,赋能智慧博物馆建设。
湖南省博物馆则用AR、VR、三维影像制作等技术,再现了宋朝人的“慢生活”。伴着悠扬的古琴乐曲,游客可以同宋朝文人雅士游山玩水、赏花饮酒。
此外,还有很多虚拟数字人出任博物馆解说员,为参观者深入介绍馆藏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还能通过人机交互技术与参观者进行对话,提升参观体验。
可以看出,在观展体验方面我国博物馆从生存空间拓展、视角维度拓展、感官体验拓展、思想实践拓展这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不仅有利于观众的观展,还能更好地促进博物馆之间的学术研究、交流,促进高水平的展览策划。
数字藏品开发
第二个方面就是数字藏品的开发。数字藏品的火爆已经不是个例,而是“群像”。2021年以来,国内多家博物馆就已经陆续发行了依靠区块链技术、以各自馆藏经典文物为载体进行创作的NFT数字藏品。蚂蚁集团、腾讯在去年相继推出数字藏品发行平台鲸探和幻核,截止2022年初,发布数字藏品的博物馆就有23家之多,上架即售罄。
众多博物馆陆续发布数字藏品(图片来源于博物馆头条)
对博物馆来说NFT是疫情以来,提高价值,让藏品与公众建立链接的一种新方式。
但从目前多家博物馆发布的数字藏品特点来看,更像是一种具有唯一性的数字文化产品。如何将数字藏品进行流通,与国际接轨将成为我国NFT的下一阶段的功课。
博物馆元宇宙,是科技+文化意识的觉醒
为什么文博元宇宙在近两年爆发成为焦点?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进文化产业 “上云、用数、 赋智”,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
2021年,“文物科技创新”、“博物馆数字化发展”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博物馆成为数字中国建设与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交汇点”。
2022年3月26日,来自全国50家博物馆、高校的60名馆长、学者联名发布《关于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的倡议》,呼吁博物馆顺应时代发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
貌似一夜之间“元宇宙”成为博物馆的星辰大海。事实上在这背后我们正在经历着科技+文化意识的觉醒。
2015年被誉为博物馆元年。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映,也是这一年故宫文创销售额高达十亿;2017年——2019年,故宫、敦煌等博物馆IP成为顶流,在天猫、淘宝等平台博物馆旗舰店的访问流量达到16亿人次;2020年面对疫情的闭馆措施,线上展览顺势而上发展成为“文博元宇宙”的最初雏形;2021年初一场《唐宫盛宴》给全国人民呈现了一次教科书级别的“5G+AR+传统文化+文物的舞台,称得上经典之作。年底依靠区块链技术、以各自馆藏经典文物为载体进行创作的NFT数字藏品陆续发行,上线即售罄。
以上的种种成就了当下文博元宇宙爆发的转折点。当把时间跨度再拉长,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条漫长的呈指数上升的曲线。
这个曲线里写着最近一年的爆发来自于近五年的中国文化自信的探索,近五年的探索来自于近30年互联网科技的启蒙,近30年的启蒙又来自于中国人民近百年奋斗打下的经济基础,而近百年的奋斗是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5000年来不间断的传承。
博物馆元宇宙的爆发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场中国大众文化意识觉醒和综合国力不断攀升的必然结果。
回归一开始的问题,各国博物馆纷纷抢滩元宇宙,争的是什么?
我国现有博物馆5788家,1亿+套可移动文物,博物馆的核心是文物,文物的背后是文化,把博物馆搬入虚拟世界,让文博“火”在世界的前端,为中国文化出海开辟一条新航线,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以更小的成本、更强的体验感走近中国文化。
来源:浙江新闻 | 撰稿:辛文 | 责编:丁萨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浙江新闻 | 撰稿:辛文 | 责编:丁萨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