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余杭区百丈镇溪口村勤劳村村民眼中,漫山的毛竹是致富的源泉。这里,鼎盛时兴办的竹拉丝加工企业曾为村庄创富数亿元;这里,也曾因此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从COD严重超标的竹制品加工,到依山傍水开辟的绿色经济,一个村庄如何寻回发展的“初心”?昔日工业村落如何挖掘自身基因、找准定位再出发?冬来天欲雪,这个村最终完成了蜕变的不平凡之路,它是农村变革的一抹缩影,也是浙江农民想象力的真实写照。
“你看!”溪口村党委书记毛传玉带记者进村的途中,随手指着村里5米宽的柏油路、新装的LED路灯、古朴雅致的新村委大楼,还有苍翠茂盛的绿化带。这些,都是他带领新一届村班子搞出来的。他们付出的代价,是记不清的工作时间。如果你正在猜测这个村子变美的原因,那毛传玉会告诉你,“村子一天一个样,它的蜕变,就在于找准坐标、认清自己、勇敢再出发!”
溪口村转产护生态
自杭长高速百丈出口下,顺着指示牌就来到了溪口村,静谧而安详。“我们村位于百丈镇东南,位于天目山脉分支鸬鸟山与王位山两山之间的冲积平原,四面环山,北苕溪穿村而流。”70岁的村民王永金说起村史滔滔不绝。漫山遍野的毛竹,曾是溪口村靠山吃山的唯一出路。“开门就是山,迈步就是坡,做梦也没想到有这么宽敞的路!”王永金说,每到冬季出山货时,村民把烘好的几百斤毛料捆扎成两件,肩挑到外面去卖。
而在过去的十多年来,作为当地竹拉丝产业的发祥地,溪口村终日笼罩在刺耳的机械声中。兴盛时,村里有20多家竹拉丝厂,占据整个余杭竹丝产业的半壁江山,并形成规模巨大的毛竹交易市场。“房前屋后都晾晒着篾丝,用于给竹筷、竹席防腐浸泡的双氧水,或是漂白熏蒸的硫磺渗入村里的土壤溪沟,让鱼虾、螺蛳绝了迹。”47岁的程立忠原来的工作是从外地拉回毛竹,妻子则在村里的拉丝厂打工。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们发现这条路走得越来越难。“几年前,市面上毛竹的价格每百斤40元,如今下降到20元左右,纯粹出售竹子的利润减了大半,人工费却上涨了数倍,竹农的获利空间一再减少,竹农们很难再依靠传统产业创造经济效益。”从程立忠算的这笔账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粗放型毛竹产业面临的窘境。
为此,溪口进行了环境整治工作,多次发动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开展暴露垃圾攻坚整治、拆除违法建筑、清除田间垃圾、拆除农业生产管理用房等行动,同时,垦造耕地,重要道路两侧复耕复绿,拆除道路两侧乱搭乱建。宣传发动和集中整治同步进行。组织宣传车广播,以悬挂横幅、发放各类宣传单、发布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在环境整治中,溪口村以“两山理论”为导向,保护好绿水青山,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农文旅产业为抓手,引进新业态,鼓励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等第三产业。陈永珠率先响应号召,并在村委的扶持下开出了溪口村第一家民宿“异想四季”。随后,村里的民宿如雨后春笋。“产业转型让溪口村经济增速放缓,但几年后村民自然而然会看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财富。”这几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溪口村的民宿及农家乐逐日增加,盘溪清澈、竹影婆娑、村舍井然,优美的环境吸引投资客慕名而来。2018年,蝶影民宿负责人在实地考察后,在溪口村落了脚,开出了分店,“当时选择溪口村,一是因为这边的环境很棒,二是村委给出了很大的优惠政策,当时我们就拍板定这里了。”蝶影民宿负责人表示,蝶影民宿的理念就是用最轻盈的触摸,传递最有意义的体验,与环境山林掩映,与山野自然相融,最大程度赋予居住空间自然融合的诗意美。
“要依靠生态优势和环境资源,把好的项目引进来,盘活集体资产,带动生态旅游的发展。”毛传玉介绍,“卖山林”让村民吃到了环境破坏的苦头,办民宿让村民门尝到了搞文旅的甜头。随着“两山”重要思想的践行,村民们愈发认识到,只有好风景才有好前途。只有以守住生态为前提,才能更好地走富民强村之路。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个村庄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开发自己,并不容易。缤纷世界诱惑太多,可能会忘记发展的初心,做出一些短视逐利、舍本逐末的事情来。溪口村及时修正成长路径,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信心满满,整装再出发。毛传玉给溪口村定的发展理念是——“保护最美青山绿水”是村庄发展的基础,“发展最美度假旅游”是村庄成长的路径,“建设最美和谐乡村”是最终目的。浙江乡野,还有很多像溪口村一样亟需认清自身优势、发掘自身基因、找准发展方向的小村。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徐立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徐立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