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本站专题 > 溪口 > 新闻资讯 新闻详情
溪口村:“一村一品”让村民生活越过越滋润
中国网 · 徐立 | 发布时间2020-08-13 20:26:44    

   编者按:近年来,溪口村立足本地实际,秉持“一村一品”的发展理念,结合当地实际、依靠地域优势、立足本地资源,逐步补齐农村产业短板,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和产品附加值,走出一条凸显地域优势的乡村振兴之路,实现乡村经济富裕繁荣。

图片1.png

  盛夏时节,余杭区百丈镇溪口村格外秀丽。村民李大伯拿着布袋,一大早就张罗着去采一种特殊的青柴。李大伯介绍,这是为旅游旺季作准备。李大伯这两年每年能卖出二百斤灰粽,为家庭增加一笔不菲的收入。那李大伯所提的灰粽到底是什么呢?这个用稻草灰和柴灰做成的粽子,因为制作工艺过于复杂,在余杭区百丈镇里,只有溪口村的部分村民会这项“手艺”。

图片2.png

  “你别看这个小小的粽子不起眼,往上走,隔壁村子的人不会做,往下走,我们村的后半个村也不会做,只有我们这边半个村的人会做这种粽子。”溪口村村民李大伯说起他的灰粽很是骄傲,“做这个粽子蛮复杂的,需要去山上采一种叫‘硬壳乔’的青柴,连同稻草一起烧成灰;然后在灶台大锅中烧上热水,水烧开的时候,把柴灰倒进铺满纱布的篮子中,让柴灰水慢慢渗透出来。反复沉淀干净后,把糯米浸泡柴灰水中,白色的糯米就变成金黄色。”

图片3.png

图片4.png

  “我们村依山傍水,交通便捷,农业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以灰粽、乌龟糕、红曲酒等为代表的优势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加工和运输等产业链的完善。企业的进驻,合作社的引导,进一步增强了农民投身一村一品的信心。”溪口村党委书记毛传玉说,现在正通过电商平台把村里的优质农产品销到更远的地方,同时借助生态规模优势,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片5.png

  叶丹是土生土长的溪口村人,大学毕业后在外打工。2018年她回到了家乡,开了一家红曲酒文化体验馆,红曲酒是百丈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溪口村,长久以来就有冬季酿制红曲酒的年俗。“酿制红曲酒是自古传承下来的一门手艺,而现在年轻人懂得这门手艺的已经不多了。我开这样一家体验馆,就是要搭建一个平台,一方面将红曲酒的酿制方法传承下去,另一方面也让外来的朋友们能够了解到我们的本地特色和乡愁味道。”叶丹表示,之前村里环境和各方面都不尽人意,总想往外面跑,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在农村发展有了新动力新活力。

图片6.png

  村子环境的改善,提升了村民的信心,也让溪口村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特产饭”。“这几年我们村变化非常大,水清了、路宽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溪口村村委会主任王群英回忆,以前,村里没硬底路,没路灯,河里和路上到处都是垃圾,村集体收入一年只有1万多元。后来村里进行了全面的环境整治工作,多次发动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开展暴露垃圾攻坚整治、拆除违法建筑、清除田间垃圾等行动,同时引导和帮助群众致富,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图片7.png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要使农村的传统生产模式焕发生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需要新机制、新技术,需要年轻人加入农村建设队伍。”毛传玉表示,接下来,溪口村将加强村委会、合作社与创业者的长期合作,不断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参与,不断推进“一村一品”可持续发展,为溪口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不断注入活力。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徐立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徐立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