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松关位于杭州城北郊百丈镇半山村东北约二公里,雄踞在独松岭上,地理位置尤为峻险。昔日唯一的征战要道也是商人出关贸易的主要通道“杭宣古道”贯穿其间。关旁原有一棵千年古松,关以松名,故曰“独松关”。
明代诗人凌说《独松冬秀》诗云:“撞破关门山势开,树头云起唤龙来。擎天老干高千丈,傲雪贞标压众材。岁久根节坚作玉,风生岩壑响成雷。苍颜不改浑依旧,万古相期竹与梅。”
独松关的地理形势险要,关后是高峻的独松岭,岭上满是苍松翠竹。两条从独松岭上延伸出来的山脉,如同巨人的两个臂膊,将独松关抱在其中。关墙全由大石砌成。
历史上,独松关与位于余杭境内的幽岭关、百丈关合称“独松三关”,是南宋京城临安北侧的主要屏障,只要守住了独松关,也就挡住了杭州北来的兵患,因此,独松关是阻止金兵南下,兵家必争之地。
、
水浒传第一百十五回中,梁山军攻打杭州擒方腊智取独松关时,董平、张清、周通三员大将相继命丧于此,三人尸骸便葬于此关上。
经由杭宣古道往独松关途中,有一座石头堆砌而成的古桥,名曰“宝昌桥”传说从前,这座桥附近有一个看管山的老头,名叫“宝昌”。老人尽心尽责、日夜守护着这里。即使被上山偷笋的小偷打成了重伤,他也毫无畏惧。老头过世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将桥命名为“宝昌桥”。在抗战时期,新四军游击队在古桥上奋勇杀敌有过大胜日寇的记载。
(△1983年补刻的独松关石碑)
游人登上断关残墙,当山风掠过独松关时,听着竹浪的呼啸,松涛的轰鸣,才会联想到此地曾是鼓角争鸣的古战场,依稀能想见独松关昔日的雄姿,才能感受到当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禾容 | 责编:彭钰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禾容 | 责编:彭钰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