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进村是惠民生、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内需、促就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满足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国务院办公厅今年8月印发《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到2025年,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农产品运得出、消费品进得去,便民惠民寄递服务基本覆盖。
桐庐作为“中国民营快递之乡”,实施快递进村行动一年多来成效如何?还存在哪些困难?下步如何加速快递进村?近期,桐庐县统计局到县邮政管理局、第三方运营公司开展专题调研,并实地走访12个村、问卷调研169个村,访问了快递小哥4名、181名熟悉本村快递寄收情况的村民和干部。
一、快递进村发展迅速
(一)创新运营模式,快递进村快速推进。2020年11月前,全县有96个行政村不能寄收快递,为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桐庐县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体、末端共配”的运营模式。2020年11月,由政府主导成立桐庐驿共享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三通一达”、百世等5家民营快递企业联合入股,聘请职业经理人团队负责推进“快递驿站”全覆盖工程和整体运营,在乡镇进村环节创新共用配送网络,也就是在乡镇建立快递中转仓,各快递企业将进村件集中运到乡镇中转站,再由桐庐驿共享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统一分派,派件员按行政村分类后配送至各村驿站,既优化了揽派双方的利益分配、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又有效解决了重复配送问题。调研显示,所在村收取和寄出快递的方式是快递驿站(便利店、村便民中心、丰收驿站等)的分别占全县181个行政村的96.7%和96.8%,快递驿站成为农村居民寄收快递的普遍选择。
(二)打通进出循环,快递直投到村率明显提升。桐庐县通过把快递进村与打造农产品创牌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打通“快递进村农产品出村”微循环,畅通城乡双循环,更好服务农村、便捷群众,加快了快递进村发展的步伐。调研显示,目前181个调研村能收到快递的180个,占全部调研村的99.4%。能直接寄出快递的154个,占全部调研村的85.1%。
(三)健全末端网络,快递到村效率明显提高。调研显示,本村发快递,从发出任务到寄出,当天能发出的占64.3%,次日能发出的占32.5%,只有3.2%的需要三天及以上。而从寄快递收费情况看,收费与从乡镇驻地寄出保持一致的占96.8%。
二、快递进村发展成效得到认可
(一)快递进村知晓率高。调研显示,181名被访村民和干部中,96.7%知晓快递进村工作,仅有3.3%表示不知道。被访知晓快递进村工作的村民和干部中,100%认为快递进村是必要的,其中89.7%认为有必要、10.3%认为有一定必要。
(二)快递进村实施效果满意率高。调研显示,被访知晓快递进村工作的村民和干部中,对目前快递进村实施效果满意率达97.1%,其中选择满意的占61.7%,较满意的占35.4%。从分项满意率来看,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分别为快递进村实施后农村交通设施建设99.4%、政府对快递进村宣传力度98.9%。
(三)快递进村促进乡村振兴。调研显示,被访知晓快递进村工作的村民和干部中,100%认为快递进村能促进乡村振兴,其中82.9%认为有利、17.1%认为比较有利。在问到“您认为快递进村后对您所在村带来的好处”(多选题)时,认为购物更方便的占96.6%、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占49.8%、电商进村促进就业的占46.9%、网络交易减少中间商差价的占28.6%。
三、快递进村面临的困境
从“您认为目前快递进村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可多选,不超过4项)一题来看:主要阻力在于揽件量少,派件成本高;快递服务点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农村对网购的认可度不高,缺乏信任;这三项选择频率排在前3位(具体见下图)。
图1 您认为目前快递进村还存在哪些问题(可多选不超过4项)
(一)业务量较少,成本高利润低。调研中有41.8%的调研对象认为“揽件量少,运营成本高”,影响桐庐县农村快递发展,占比最高。桐庐县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投递点多、面广、线路长,业务量相对较少且收少派多,经营成本高,利润空间窄,村级快递服务点生存困难,影响可持续发展。桐庐驿共享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反映,该公司负责的96个行政村平均每天业务量为4000件左右,是刚成立时一倍左右,快递公司给企业的派件费0.4元/件,企业扣除驿站补贴0.3元/件和短信费、派送员工工资、网络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等费用后,处于亏损状态,靠政府的补助维持正常运营。新合乡松山村快递驿站设立在“ 钟文堂小店”,店主反映,本村快递业务量小,每月50件左右,收件0.3元/件,基本没有寄件业务,收入每月只有驿共享公司的保底补贴150元。合村乡瑶溪村和后溪村快递小哥反映,偏僻山区路程远、业务量少,而且以单向送件业务为主,没有有效开展寄件业务,综合成本高。
(二)驿站欠规范,服务质量不高。调研中有34.9%的调研对象认为“快递服务点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多数村的快递驿站设在便利店,没有独立的场地,货品散乱放置,管理较混乱,一旦快递量大,乱堆乱放现象严重,快件查找不便。江南镇彰坞村、小潘村快递小哥反映,快递驿站没有安装监控,容易丢件,造成纠纷。钟山乡夏塘村、新合乡新四村快递小哥反映,山路崎岖,大车多,易堵车,快递到村时有延误。钟山乡的多位村民反映,快递驿站设立在村委会,由于村委会晚上无人上班,村民取件不便。
(三)网销意识弱,模式传统为主。在实现快递进村的同时,也需要实现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本次调研181个村中,有83个村种植或养殖具有一定地域品牌价值的特色农产品,占调研村的45.9%。从本村特色农产品主要销售模式上看,83个有特色农产品的村中,以网络电商销售农产品为主的占14.5%,其中有直播带货的仅有3个村,以传统的农产品经销商采购销售农产品为主的占72.3%,特色农产品销售模式仍以传统模式为主(具体见下图)。农村留守群体对电商运营较陌生,接受度不高,依然依托商贩“上门收”的传统模式,对电商带货参与度不高。在被问到“您认为目前农村快递还存在的问题”(可多选,不超过4项)时,有27.4%的调研对象选择“村民对网购和网销的认可度不高,缺乏信任”。
图2 调研村特色农产品主要销售模式
四、加速快递进村的几点建议
(一)规划引领,推进村级驿站标准化建设。一是科学布点。在一个行政村设立一个快递驿站的总体原则下,规模较大或者自然村分散的行政村结合实际增设快递驿站。同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快递驿站设立在丰收驿站、村委会、便利店等。二是强化标准。按照“统一形象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寄递时长”的标准,规范快递驿站业务流程,完善电脑、货架、场地、监控等设备设施配置。按照标准对目前建设较好的快递驿站进行完善并以此为样板,每个乡镇(街道)选取一个快递寄收量较大的村开展试点,然后全面铺开。三是优化队伍。提高快递小哥、驿站从业人员待遇,解决人员年龄偏大问题,加强岗前安全培训、技能培训,使其具备相应业务技能和处置能力,建成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队伍,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
(二)因地制宜,完善农村末端配送体系建设。一是完善网络。加强农村快递运输流程的智能化改革,筛选出最优的配送路径,缩短运输时间,提高配送效率;鼓励企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偏远且快递量少的村推广应用无人机配送,确保每一个快件快速“翻山越岭”。二是整合提升。在现有较成功模式的基础上,加大资源整合,实施“快递进村”换挡升级工程,一方面把驿共享公司管理之外的85个村纳入统一管理范围,在共享相关政策的同时,对现有配送方式、配送体系进行完善;另一方面支持在人口集聚且有条件的村布设共用智能快递柜或信报箱,提高自助服务设施的覆盖率和使用率。三是个性定制。推行个性化定制快递服务,根据实际情况为当地农产品定制运输解决方案,通过设置寄送直发专线、增加车辆车次、优先运发、优先投递等方式保障农产品运输。
(三)科学引导,促进快递“进出”双向畅通。一是鼓励引导。科学引导农村居民消费和销售习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类补贴政策,引导地方电商企业降低成本,降低农村居民网购成本,鼓励农村居民线上消费。二是合力推进。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探索建立“1+1+N”运营机制,重塑产业体系;即1个知名电商企业,1个产业化运营主体,带动N个市场主体和小农户广泛参与。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培养一批“网红主播”为农特产品直播带货,使农特土货变身“网红”产品。三是双向发展。利用好县、乡镇、村三级投递网络,构建“产、运、销”一体的农村供应链体系,逐步实现成本下降、日日送达,努力打通乡村消费“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让数字经济红利惠及更多乡村。
来源:中国网 | 撰稿:汪杰菲 通讯员 朱军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汪杰菲 通讯员 朱军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