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云:“彼美玉山果,桀为金盘玉。”在浪漫的秋日,追寻着古代文人雅客对香框的热颂,我们穿越在丛山中、探寻千年的故事,只为品尝这一颗千年香榧果的味道。
初次尝到来自诸暨的香榧子,感觉别样美味。剥开香榧子,一股木香扑面而来,入口瞬间,坚果的油香席卷味蕾,随后在齿尖弹唱,清脆作响,饱满香甜,余味滋浓而清口,使人回味无穷。普通的香榧果实已如此美味,那诸暨千年、百年香榧树产出的果实,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呢?秉持好奇,我们踏上了寻味诸暨千年香榧之旅。
一亿七千万年前的中侏罗纪,瘴雾之地里一棵小树慢慢抽条,几经演化成香榧模样;两千多年前,先民们剥开香榧,发现其中坚果可食用,有言于《尔雅》“结实大小如枣,其核长于橄榄,核有尖者不尖者,无棱而壳薄,其仁黄白色可生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至会稽山一带的香榧林,因其叶像“非”字,异香扑鼻,世上罕见,遂赐名香榧。
一千五百年前的会稽山脉,当地人民将野生榧树种人工嫁接培育成一优良品种,当时的株株幼苗中,有一棵保留至今,成长为如今的“香榧王”。这一千多年以来,当地人们的百般呵护和栽培,使得诸暨香榧林越发壮大,百年以上香榧古树高达两万八千多株,榧子也越来越饱满,逐步成为国内最大的香榧集聚地——诸暨香榧森林公园,占全国香榧总产量的60%以上。
从上古治水英雄大禹,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从汉朝时期,此地旺盛的佛道香火,到晋朝以来沉醉此间天地的多位文人雅士……会稽山脉自古以来就是钟灵毓秀之地。而香榧林便坐落在这片山脉之中,千百年来默默吸收了会稽山脉的日月精华,为各类文化熏陶,已然成为会稽山脉独有的一副靓丽景观。
香榧是我国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其苛刻的生长条件限制了香榧的大规模种植。榧子性喜温湿凉爽,怕突发性寒潮,气温绝对不能超过35度;要求生长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17摄氏度之间,降水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阳光摄入因情况需求也不同。土壤方面,香榧要求土层深厚、肥沃、湿润、通透性好的微酸性到中性的沙质土壤。对地形也具有一定选择性,山坡中部及露风岗比山岙及背向坡单枝成熟果数多且品质好,东南坡比西北坡结实性状好。
香榧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其中,磷、钙等含量是一般干果、水果的20倍以上;脂肪的含量在50%左右,含多种脂肪酸,特别是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丰富,可有效降低血脂等……独特的生长环境需求造就了香榧无可比拟的营养价值和美味口感,难怪香榧被称为干果之王,坚果中的“爱马仕”。
每到9月中旬,香榧果便散发出一种清冽甘甜的气味,原本翠绿如玉,饱满紧实的果壳也开始微微裂开,榧农们就会披着晨光上山采摘香榧,其采摘比核桃难上几倍。
香榧树枝上三代果子共枝头,如果用竹竿敲打很容易把明后年的果子一并打落,所以榧农只能徒手一颗颗采摘,采摘也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尽可能不碰落明后年的果子。
香榧树树龄大的高至10多米,所以只能爬上特制的蜈蚣梯进行采摘。雨后的榧树树干上还长着一层茂密的苔藓,高空采摘难度甚高,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加持,就需要榧农眼观六路,也需要沉着稳定,一不小心便容易摔下来,危险系数极高,所以每一颗榧子都是来自不易的艰辛。我们能尝到榧子现在的味道,离不开劳动人民的聪明和辛勤。
采摘
堆沤
会稽山山脚下世代养护香榧的榧农,一代一代不断优化,将榧子的百般风味最大程度的奉献给我们当地著名的的香榧匠人韩工告诉我们,一颗香榧果到榧子是需要数道繁琐工艺的。
从采摘到剥壳,再到第一次堆沤,整个过程持续三五天,等香榧果肉外衣由红色完全変黑再剥壳进行第二次堆沤。
第二次堆沤很有讲究,一般堆20cm厚,表层不能让其失水,中下层又不能太湿,因此必须根据湿度和温度的变化,时不时勤翻,上下轮换,以维持最佳状态。这道工序需要忙碌20天,为的是将果仁衣中含有的麻口单宁,全部转化为有益的物质,提高香榧的营养价值。
二次堆沤后,就迎来了清洗和晾晒,而专业的香榧烘干设备,相比于人工能够更好的把控每棵榧子的品质和烘干情况。
只有确保了榧子的品质,才能进入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核心的工序——炒制。
这时候韩工就会亲自上场了,炒榧子对于火候的要求十分严格,什么时候大火翻炒,什么时候小火翻炒都被每一位香榧匠人深深的烙印在脑海里,火候稍有不慎,便会功亏一篑。在适当的火候下,适当的时间,加入适当的材料,进行翻炒,准确的让盐分通过气孔进入榧子,香榧外壳才会变得晶莹透亮。
随后,冷却好的香榧子将进行第二道炒制;整个全凭经验,过嫩则硬,过焦则苦,以黑色仁衣可以自然脱落,黄色果仁清甜松脆而不腻为佳。最后的榧子色泽金黄、香酥松脆,平均10斤左右的香榧果,耗时半月以上,历经这几道工序后,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可以品鉴的大约在2斤左右。
新鲜的榧子,经过精选,保障品质,专业炒制,每一道工序严格把关,将果仁的原滋原味贮藏在外壳中,送到顾客面前,让他们亲手开启这千百年的古树孕育、匠心制作的美味。
千百年一代又一代匠人的心血、榧农的汗水,会稽山脉的滋养,江南烟雨的滋养,才成就出每一颗不凡的诸暨香榧。
认养的香榧树
我们认养了当地几棵有一定年份的香榧树,并聘请当地负有声望的香榧匠人,为我们的制作了100多斤榧子。追求食材自然本身的原味,在每一道工序中严格把控,只为让大家尝到纯天然的诸暨香榧。
诸暨香榧生长的,是诸暨人民对香榧的无限心血和付出;传承的,是当地匠人精神,无畏艰险的采摘勇气,香榧人文文化,千百年来,无数人为诸暨香榧沉醉,苏轼赞它为“玉山果”;王羲曾言无榧不醉酒。
我们相信,千年香榧中的每一颗香榧子只为认可他的人高山流水,献出此生美味。
目前,我们认养的千年香榧树所产的香榧果除去客户预定与自留,仅剩150斤左右,对品尝千年香榧果、百年香榧果以及有认养千年香榧树感兴趣的小伙伴,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详情。
(供图单位:我的匠人朋友)
来源:中国网 | 撰稿:辛文 | 责编:张晓欣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