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 > 绍兴 新闻详情 A- A+
嵊州人生档案智治:释放档案数据的巨大潜能
发布时间:2023-11-14 10:10:17    

   

  嵊州景色。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由嵊州市档案馆供图

  编者按:让档案“活”起来!浙江省档案馆联合潮新闻推出“浙档有品”专栏,宣介全省档案馆工作品牌,展现时代价值。

  你如何记录自己的生活?写日记、拍照片还是录视频?其实还有一种形式在反映着人们的生活痕迹——档案数据。

  不知不觉中,我们总在产生着数据。从出生时的时间,到高考时的成绩,再到置业时的资产等等。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各种数据为我们的生活留下注脚。

  为发挥档案数据价值,从2022年9月起,嵊州市档案馆和市大数据中心试点开展基于县域公共数据档案化治理实践,共同谋划建设嵊州市“个人全生命周期档案”综合智治应用,为每个市民建立起个人全生命周期“数据资源中心”。

  从纸质到在线,把档案“升级”

  “个人全生命周期档案”综合智治应用汇集基于个人出生、教育、工作、置业、出行、婚育、就医、救助、养老、身后等10个人生阶段相关数据,并将公共数据与档案馆的数据进行融合和治理。

  

  嵊州市档案馆

  “这个项目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应运而生’。”嵊州市档案馆副馆长汪伟民说,2021年7月,《浙江省档案工作数字化改革方案》印发,要求加快档案资源向数字化、数据化转型。如何让纸质档案“变身”为数据资源,是摆在嵊州市档案馆面前的难题。

  与此同时,浙江也在着力打造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寻找更多可靠的数据资源正是嵊州市大数据中心的迫切需求。如果嵊州市档案馆中大量的民生档案可以成功“转化”,两方的难点和疼点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嵊州市档案馆和市大数据中心一拍即合,决定携手进行数据档案化治理,通过数据化,把保存在档案馆中的档案用起来、活起来。“个人全生命周期档案”综合智治应用项目就这样提上了日程,项目专班也建立了起来。

  虽然目标方向很明确,但摆在眼前的问题并不少。回忆起当初项目开始时的情况,汪伟民感叹道,“真的太不容易了,我们第一步就遇到了大麻烦。”

  2022年,嵊州市户籍人口数为71万,想把所有居民的民生档案转化为在线数据,工程量之大不言而喻。为了加快纸质档案数字化,项目专班的技术人员利用OCR(光学字符识别)、NLP等技术为转化提速。但是不少年代久远的材料存在姓名印斜、字迹模糊等情况,导致识别出的字符和真实信息偏差很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班决定先识别每个人的唯一确定信息——身份证号码,其他信息作为备选条件,再结合现有的身份系统进行比对核实。”汪伟民说,这是嵊州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徐成钢的建议,用了这个方法后,数据识别的精准度达到了95%以上。

  每一个人身上不仅涉及多维度的数据,各类数据还关联着不同的政府部门。这给数据的收集、校对、加工等过程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为此,项目专班与负责技术研发的数据公司一道,构建了3种数据校验算法和5类数据加工算法,更好地为档案数据化服务。

  截至目前,“个人全生命周期”数据资源中心及基础平台建设已经完成,共汇集数据183类6349万件,数据治理2351万件,产出数据治理算法8类,证照27万件,并形成相应数据仓及大屏,还构建了人物关系图谱、人生轨迹数据分析应用。

  从收集到治理,用数据“赋能”

  虽然克服了众多难关才汇集众多数据,但汪伟民和项目专班的其他成员都明白,这些只是第一步,如何充分利用数据才是关键。

  在嵊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四楼的不动产登记窗口总是人头攒动,这里每天要办理上千件业务。而基于“个人全生命周期档案”综合智治应用打造的置业场景,正在这里试运行。

  

  嵊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图片来源:浙江日报

  “效果十分显著,不仅方便了群众,也减轻了我们的工作负担。”嵊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副主任许斌对该应用赞不绝口。以往群众来窗口办理业务,需要携带结婚证、户口本等证件,但有了“个人全生命周期档案”综合智治应用,每个人的各项数据都有了归集和治理。在置业场景中,仅需要提供身份证号码就可以关联当事人的所有信息,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无证明城市”的建设,而且中心工作人员的核验工作压力也大大降低。“像假证等情况,基本不会出现。”许斌说。

  

  “个人全生命周期档案”综合智治系统架构图

  其实,在应用场景落地前,许斌是有几分担心的。应用提供的数据够全面吗?个人关联的相关信息够准确吗?数据能实现动态更新吗?涉及个人的数据安全吗?好在在场景搭建前期,项目专班多次上门,主动了解不动产登记中心的需求和顾虑,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现在这个平台上的数据都有可信性报告,可以为使用的部门提供该项数据的具体来源。“汪伟民介绍,项目专班以平台建设为牵引,打通了各部门的数据库,正在逐步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的动态更新。而且专班还制订并推出了《个人全生命周期档案综合智治应用-数据共享利用暂行管理办法》,让数据的共享利用有了可以参考的规范和标准。

  

  “个人全生命周期档案”项目中“出生智治”驾驶舱

  除了置业场景,“增值式”服务、出生智治、教育预警、人才智治、社会救助、基层治理等数据应用场景都在建设中,一批可供全省推广使用的数据治理算法和模型也正在逐步形成。目前项目应用已经在“浙政钉“上架,嵊州市各政府部门都可以以此作为相关工作开展的依据。

  既能服务百姓,又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个人全生命周期档案”综合智治应用的作用已经毋庸置疑,不过这还不是该项目的“终极目标”。

  接下来,项目专班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探索研究数据资源如何变为数据资产,实现数据变现,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在数据已经是一种生产要素,还有更大的潜力值得挖掘。”汪伟民如此说道,“当然这需要对所有数据分级、分类处理,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和脱敏。”

来源: 潮新闻    | 撰稿:记者 梁亮 通讯员 王林烨 嵊州市档案馆    | 责编:卢桥辉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