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沿着浙东运河一直向下走去,离开绍兴,12月13日一大早,来到宁波。
宁波三江口,江水奔涌不停,运河干流经姚江与奉化江在三江口汇合成甬江,最后在镇海招宝山东面汇入东海。
此时如彼时,运河成为集灌溉、防洪、运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水上动脉,沿岸分布着众多由运河衍生的会馆、衙署、驿站等。在三江口的甬江东岸,庆安会馆至今仍伫立在那里,作为中国大运河(宁波段)的重要遗产,名列世界文化遗产点,见证着运河和海港的变迁。
庆安会馆,漕粮河海联运的商帮见证
每当83岁的老人费宥走进庆安会馆,就会有无数回忆涌上心头。宁波“巨艘帆樯高插天,桅楼簇簇见朝烟”的航运盛况,都与这座会馆息息相关。
清道光三十年(1850),以费金纶、费金鋕为代表的北号舶商捐资白银十万两兴建庆安会馆,寓“海不扬波庆兮安澜”之意,并于清咸丰三年(1853)建成。费宥老人,是费金纶的第五代传人。
费宥从小住在庆安会馆旁边的费宅里,小时候还经常在会馆内的古戏台下听戏。庆安会馆,又名“甬东天后宫”,过去既是祭祀航海保护神天后妈祖的殿堂,又是船工舶商同行聚会的场所。这里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砖雕、石雕、朱金木雕都栩栩如生。在费宥的记忆中,会馆内曾经人来人往,很多人来这里祭拜妈祖。
出海讨生活的人,以海为生、以海为业,一年四季都与大海打交道。无论什么样的船,在茫茫大海面前都显得渺小无助,船员们总盼望着有神明保佑他们出海顺利,平安归来。因此,宁波的妈祖信仰源远流长,“天后宫”也成为祭祀航海保护神妈祖的殿堂。
当天上午,费宥在庆安会馆待了很久,给我们介绍庆安会馆的变化,讲述自己小时候曾在大殿前的台阶一侧“滑滑梯”,还看了自己从小到大生活的老宅……
出走庆安会馆,费宥站在江岸边,眼前的三江口不时有货轮经过,或从运河而来,或向运河而深。费宥告诉我们,自己祖辈曾经是做航运生意的,主要是运输木材,和国内外都有贸易往来,生意做得很大。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当时会馆内为了防火,设有多处水井、水龙头,还有专门的救火车。
如今,庆安会馆对面的杉杉公园,那时也曾是一片滩涂,经常堆积着大量木材,经由繁忙的三江口,运往镇海港,再出海至山东、福建等地。近代以来,在岁月风云变幻里,喧极一时的庆安会馆也逐渐走向安宁。2001年,宁波市文广局接管庆安会馆,继而历史掀开新的篇章。
沿着甬江往入海口走去,便到了镇海港区。日落日升,镇海港忙碌不停,砂石、煤炭、集装箱等货物堆放在港口,一眼望不到边。我们在这里看到,红红绿绿的集装箱被龙门吊上上下下起重着,叉车、铲车轰隆隆地疾驰而过,大大小小的货轮靠岸又离开。从一个河口港,到功能越来越齐全的港区,镇海港不断在变化跃升。
走完浙东古运河,我们与“过去时”来了一场亲密对话。
在西兴,我们看到了古老码头逝去的繁华,一艘艘货船曾从这里出发;在古纤道,由一步步沉重步伐磨平的石板路见证着纤夫们将生活扛在肩上、驭水前行的过往;在浙东运河文化园,堤岸上、博物馆内是从各地来此了解历史的人,古老运河的记忆就从此生根发芽。在八字桥,流水人家的故事就是两岸的生活,唠起嗑来也是三句不离运河;在宁波三江口,大小货轮来来往往,庆安会馆见证着一代代宁波帮从运河走来、向大海走去的风雨往事。
逆流而上,跟着跑船人走一趟杭甬运河
在沿浙东古运河探寻期间,我们领略了这条运河从古至今的独特与美妙。接下来,我们准备再跟随货船,沿着杭甬运河从宁波经绍兴,再回到杭州,见证新运河的不同风貌。
我们准备跟随的船,是一条货船,名为“天统12”。登船之前,我们想象船上的生活可能是舒服自在的,船静静地漂,生活也静静地过着。
12月13日上午,在姚江闸,我们见到了这艘船。这是一艘内河集散两用货船,总长约45米,船身通体绿色,带有稍许的斑驳锈迹,驾驶室在前面,中间的船体装满了集装箱,后面是生活区。还未登船,船上的几只小狗就冲我们一直摇着尾巴。
“你们好啊!”船长高红旗在驾驶室里带着北方口音向我们招手,嘱咐我们小心登船,让老婆许鑫和外甥孙建康给我们拿来救生衣穿上。
驾驶室里稍显拥挤,驾驶台与长长的座位相对,座位上铺着老式的花布与棉垫。高红旗坐在那里,左手不停来回转动着船舵。从驾驶台上的罗盘、导航、电话以及通信设备等仪器可以看出,这艘船也是经历过风雨和时光的。驾驶舱的另一边门上,写着“老四”,表明着高红旗在家里排行老四,这是其他船的船友来做客时所写。
高红旗是安徽亳州人,兄弟五人从小跟着父母跑船,长大后又带着妻子在水上讨生活,他总打趣地说自己是生在船上长在船上的人。如今已53岁的他生活特别节俭,平时不怎么买衣服,身上的救生衣都穿得有些发黑。
老话说,人生三大苦:打铁、撑船、磨豆腐。船上的生活与岸上的生活,不管哪个好哪个差,高红旗都没得选择,家里两个儿子还都没开始工作,手里的船舵自然也不敢轻易放下。
高红旗开船时,妻子许鑫就在船尾忙着洗衣做饭,闲暇时也会躲在小隔间里画画。画画是她最大的爱好,山水、花鸟等等,只要在网上看到喜欢的画,她都会保存下来,仔细临摹,这也让稍显枯燥的跑船生活不再那么无聊。
每隔一段时间,高红旗会让外甥孙建康接替自己开一会儿。休息时,他就会来到船舱外和我们聊天。“这里是余姚江,靠近岸边那块是锚地,河里那个是航标……”高红旗一一介绍,我们愉快地聊着天,三只小狗在脚边跑来跑去。
这条货船时速7公里左右,在上面丝毫没有晕船的感觉。通过大桥时,河面波光粼粼的倒影映在桥下,多少有些梦幻的感觉。两岸的农田、城镇、工厂、山野……不断向后远去,我们吹着微风,感觉心境都开阔了不少。
在运河里跑船的多是夫妻档,船就是家,家就是船,船到哪家就在哪,而与船牵连的就是那条思念家人的线,看不见却真实存在。
到绍兴时,太阳即将落山,斑斓的晚霞洒落在前进方向的天边,美极了。高船长就站在船头,一言不发,不知在想着什么。妻子许鑫也从忙碌的厨房里走出来,站在他的身旁。
不知不觉,天完全黑了。夜色降下来,高船长在完全熄灯的驾驶室里,靠着河面的反光,驾驶着船,他对夜间行船已经完全熟练,驾驶室里几乎看不到什么东西,只有聊天声和时亮时灭的烟头。
夜空里,无数星星在闪烁,我们抬头看到仙女座的星星,她像是守护者一般,保护着每一个在运河奔波的人。
来源: 潮新闻 | 撰稿:朱高祥 潘璐 阮西内 通讯员 宋兵 徐庭娴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