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 > 丽水 新闻详情 A- A+
让丽水农民的口袋再“鼓”些
发布时间:2024-03-02 09:59:10    

   2月29日,丽水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胜利闭幕,在今年两会上,一组数字引发热议:2023年丽水首次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经营性收入和农民收入、低收入农户收入“四项收入”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农民收入增速实现全省15连冠,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速实现全省8连冠。

  巍巍括苍,潺潺瓯江,位于浙西南的丽水市,八成以上的土地是乡村,七成以上是农民,乡村能否振兴,直接影响了丽水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成色。人们最期待看到的“绿色赶超”下,奇迹是如何实现的?谭主走进两会现场,解析丽水的破局路径,窥见其增收密码。

  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丽水市两会的“代表通道”采访中,市人大代表、云和县山农黑木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志伟如是说道。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正如陈志伟所说,农民增收的关键自然离不开产业的基础。丽水借助良好生态禀赋,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动农民稳步增收。

  在松阳县新兴镇下源口村,茶农们忙着采摘头茬春茶“乌牛早”。据了解,松阳现有茶园15.32万亩,为了让“绿叶子”化身为更多的“金叶子”,2023年,松阳县出台相关“扶持办法”,设定新增茶园面积50亩以上的每亩奖补2000元等规定以及奖励,全面推进茶产业发展。

  茶产业已经成为丽水最具成长性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丽水九个县(市、区)推出的茶叶品牌各具特色,松阳银猴、景宁金奖惠明茶、缙云黄茶、遂昌龙谷茶、莲城雾峰、龙泉红、庆元荒野茶、青田御茶、云和仙宫雪毫皆方兴未艾、发展迅猛。

  今年的市两会上,陈志伟代表还带来了关于“推进丽水特色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他建议,要进一步发挥丽水市传统农业产业优势,提高特色食用菌的科技支撑,推动食用菌精深加工,通过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生态农业一直是丽水的发展优势,但仅向“传统方式”要效益是远远不够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丽水要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核心,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

  因此,丽水强化“跨山统筹”理念,以产业链思路做强做优生态农业,印发《丽水市品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破部门界限和行政区划,选择茶叶、食用菌、畜牧、中药材、笋竹、油料六条产业先行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全面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如食用菌产业,位于庆元县的百兴菇业等公司“逐鹿”预制菜江湖,将菌菇融入方便食品、休闲食品等产品中。除了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菌菇还是重要的中药材原料,灰树花胶囊、破壁灵芝孢子粉、灰树花牙膏……“一县一业、一业一链、一链一策”全产业链建设体系也被一步步具象化。

  2023年,丽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7.85亿元,同比增长4.9%;品质农业全产业链产值预计达634.34亿元,同比增长10.04%。

  二

  今年,丽水首次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增幅、经营性收入增幅、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数占比增幅全省“三个第一”。如何利用秀美山水的优势资源让村集体经济更“壮”一点?丽水打开了思路。

  松阳县四都乡陈家铺村,山高路远,景色优美,村内一座座老屋保存良好,高低错落。可是一直以来这里却是“山高路远人烟无”。近些年,村子依托传统村落等资源优势,盘活农房,发展了云夕MO+等12家民宿。2023年,陈家铺乡村旅游带动乡村人口回流增加120人,该村50周岁以上阿姨全部实现在村就业,在村农民人均收入较2020年增长约2万元,使昔日的悬崖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

  不止松阳,近几年,丽水全域推进传统村落活态利用,不断拓宽“古村发展型”+“农旅收益型”的路子,流转了300多幢老屋,吸引近10亿元的投资,形成了一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乡村活化典型。然而,丽水还要“更进一步”,打算新盘活利用闲置农房1000栋以上,激活居民稳定增收的新动能。

  如何再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打通乡村振兴的“任督二脉”?丽水在全省首创强村公司模式,按照“产权清晰、收益归村”原则,以全资、控股、参股和多村抱团等多种形式组建县级强村公司9家、乡镇强村公司173家,实现村(社)全覆盖,并形成了股东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如丽水市缙云县南部的石笕乡,成立强村公司后的第一个项目,瞄准了乡里的1.8万亩油茶林,5个村抱团入股,将乡里原来的小型民办油茶加工作坊改造成符合现代化标准的油茶加工厂,还配有油品检测室、油茶文化展馆等,形成集加工、销售、展示于一体的油茶产业链,让村村成股东,村村有分红。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指出,丽水要统筹乡村平台设计、业态植入、经营模式创新,推动乡村建设向乡村经营转变,深度挖掘传统村落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多元价值。

  丽水的乡村振兴,绝不仅仅是“卖风景”,通过农旅融合,让客人吃好、住好、玩好,把农产品卖出更好的价格,这是多赢的增收路径,更是丽水农民点绿成金的新方式。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春节假期,正式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行列的云和梯田景区累计接待游客8.9万人次,同比增长93.62%;门票等收入350万元以上,同比增长42.22%;带动旅游消费1300余万元,同比增长45.40%。

  景区的一步步“跃升”,也带动农家乐、民宿、农产品购销等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目前,景区周边共有农家乐民宿180余家,拥有床位2620张,5000多位农民在家门口轻松创业,户均年营业额超过20万元,景区村民房租金比县城高出2倍;依托“稻+”生态梯田乡村振兴综合试点项目,亩均增收7000余元。

  三

  “我是一位农创客,乡村振兴的‘关键密码’是人才,我的建议是更好地助力农创客发展,让农创客在秀山丽水中大显身手,助推乡村振兴。”在两会现场,丽水市政协委员吴丽芳向谭主介绍了她的提案。

  品质农业的最终落脚点是农民能否增收致富,丽水也始终把“人”的因素放在重要位置。“深入开展技能人才共富能力提升、农民素质提升促共富等行动,引进和培育有情怀、爱农业、善经营的农创客1000名以上。”是丽水下一步计划。

  如何实现?答案就是让农民学技术,帮农民成才,助力农民走上致富路。对此,丽水实施“百万农民大培训促共富”和技能人才共富能力提升计划,全年培训高素质农民和实用人才培训,并进行农民普及性培训。

  2023年,丽水完成百万农民大培训25.4万余人次、“农三师”等共富能力提升培训4.8万余人次。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云和师傅、青田西餐师傅、缙云烧饼师傅、松阳茶师、菇乡师傅等品牌传承人。

  “缙云烧饼看起来普通,但每一味食材,乃至每一道工序都很讲究。”缙云烧饼师傅赵一均教过的徒弟已有近万人。烧饼师傅们把缙云特色带往全国各省(区、市)和欧美、东南亚的16个国家和地区,平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缙云烧饼的年产值从2013年的2.3亿元增长至现在的34.8亿。

  当然,在丽水,有想法、有冲劲的年轻创业群体已成为“三农”发展的“新鲜血液”。他们将新思路、新技术、新业态带入乡村,让古老乡村成为有奔头的地方,让农村发展拥有了更多朝气与可能性。

  “蚂蚁虽小,可力量不容小觑。”在丽水遂昌县高棠村,周功斌放弃了公务员的工作,卖掉婚房投资创业,在大山里组建了“蚂蚁探路”团队,把城里人的新爱好与山村里的好资源相结合,以品牌造线路,以线路活经济,串联起沿线山村的人气、财气,带动偏远山区百姓走上致富路,实现“人进来、货出去、心留下”。

  村村显特色,村村有产业,处处好风景。一幅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已经在处州大地徐徐展开。新的一年,丽水的目标再次设下:“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丽水市农业农村系统也将攥指成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让丽水农民的口袋再“饱”些。

来源: 潮新闻    | 撰稿: 朱亮羽 通讯员 张靓 黄晓俊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