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 > 丽水 新闻详情 A- A+
创新引领让丽水生态工业走向更高端
发布时间:2023-10-16 11:23:57    

   10月13日上午,丽水市召开“八八战略”丽水实践二十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丽水“创新引领”培育五大主导产业,介绍丽水以“创新引领”这把“金钥匙”,加快工业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并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20年来,丽水深入践行“八八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发展壮大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时尚产业、健康医药、数字经济等五大主导产业集群,生态工业量质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2 年,全市工业增加值总量达 566.4 亿元,是 2002 年的 8.93 倍,五大主导产业共实现规上工业产值 1328.75 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 61.9%。

  此次发布会全面回顾了丽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来,全市五大主导产业所取得的成果。

  半导体全链条实现从无到有,丽水经开区已累计落地半导体项目33个,总投资超600亿元,基本形成一条以硅基功率半导体材料、设计、制造、封测、应用全产业链为主导的第三代功率半导体及光电子全产业链;数字经济着力融合创新赋能,培育形成了以智能安防、电子元件、信息技术服务、智能制造为特色,以绿谷信息产业园、杭州丽水数字大厦、“天工之城·数字绿谷”为布局的数字经济体系……丽水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建立以“链长制”为牵引,“产业、科技、人才、政策、服务”五位一体工作措施,形成全市五大主导产业集群为引领,1个千亿级、3个500亿级、15个县域特色百亿级产业链为支撑的产业集群体系,实现了产业从“块状”到“集群”蝶变。

  为实现从“县域经济”向“市域经济”发展跃迁,丽水着力推进土地、能耗、人才、资金、项目等要素从“县域”向“市域”统筹。如为保障重大招商项目土地要素供给,丽水全域开展低效用地整治及新空间拓展,今年1-8月,20个集中连片整治区域完成整治1983.96亩、33个新空间拓展区块(7713.04亩)完成工程量的80%,全市新出让工业用地3661亩,出让工业用地占新出让土地的比例达77.4%,位居全省前列。

  丽水还以数字化改革为重要抓手,推动生产从“制造”向“智造”转型。构建“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的梯度培育机制,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率已突破77.8%;累计创建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家、创成三田汽车“未来工厂”,培育方正电机、嘉利工业、华威门业3家省“未来工厂”试点企业;累计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6个,建设开发区合成革、龙泉剑瓷、云和木玩3个省级产业大脑。

  接下来,丽水将坚定“工业强市”方向不动摇,全力推进“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和平台“二次创业”,以“链长制”为统领,打好生态工业扩量提质攻坚战,奋力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潮新闻+】

  发布会上,媒体记者还围绕丽水开发区半导体产业培育、“链长制”工作机制、人才科技融合发展、打造浙西南科创中心以及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提问,丽水市经信局、丽水开发区管委会、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等部门一一进行回应解答。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问题1:刚刚提到“半导体全产业链实现‘从无到有’,请问是如何做到的?

  丽水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刘高深: 早在2019年2月,市委市政府在全市“两山”发展大会提出,今天的创新已经“无问西东”,要在发展方式和路径上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为此,我们牢牢抓住了国家集成电路发展重大战略机遇,跳出思维定势,突出“创新引领”,把培育特色半导体产业作为“改变产业结构、培植强劲动能”的重要抓手,在先天条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通过推进“链长+院长+校长+行长”协同机制和增值服务体系改革,短短四年累计落地半导体项目33个,总投资超过600亿元,一个代表着中国半导体材料前沿方向的特色半导体“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在绿水青山之间拔地而起!

  能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得益于我们工作开展是有特色、有成效的。主要有三方面体会。

  一是牢记嘱托,求是挺进,突出一个“准”字。我们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的重要嘱托,在70多个半导体细分领域中“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不盲目、不跟风,邀请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等专家,根据丽水实际条件,精准分析定位,最终锁定一条“特色赛道”,形成了“一园、一链、两基地、两大发展方向”的产业定位。一园:半导体芯片产业园;一链:以硅基材料为基础的功率器件特色半导体全产业链;两基地:全国外延片主要研发生产基地、世界级超高纯钽材料生产基地;两大发展方向:以第三代半导体及光电子前沿为发展方向。

  目前,丽水特色半导体产业已经纳入全省集成电路发展规划,深入参与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大局,成为了全省半导体产业“一核多点”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大胆求变、奋斗实干,突出一个“新”字。我们坚持“高大上+链群配”的理念,实施“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专门出台《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业内首创“Smart-IDM”,打出“基金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研究院”等一系列组合拳,通过招引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小而精、小而专”企业,形成紧密协同、集聚发展、富有活力的产业链,高起点规划建设“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总面积达到9.54平方公里。

  目前,我们用17.86亿元的产业基金,撬动了283亿元社会资本投资到丽水,并且已经引进了全市首个和第二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全市最大的外资项目,列入省“千项万亿”项目7个总投资达328.9亿元。2022年省重点半导体建设项目18个,丽水占3个,全省第二。

  三是增值赋能,真情服务,突出一个“优”字。我们始终坚持“以产业定位科技、以科技索引人才、以人才支撑产业”的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筑“迁不走”的产业生态,聘请了中国科学院褚君浩院士为“首席科学家”,并设立“院士工作站”;引进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丽水研究院等8家科研院所,成立了全国技工院校首家半导体工匠学院,集聚了院士、博士、专家等科技人才120余名,还实施了“浙丽经开管家”“增值服务20条”“六即集成法”等改革措施,有8个半导体项目实现“百天内厂房结顶、一年内建成投产”,这些企业已经成为我们的“招商大使”。

  目前,丽水特色半导体产业不仅基本实现“组链成群”,多个科技创新核心指标代表全市实现“率先破零”,获得了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最高奖、国家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浙江省“尖兵”项目等荣誉,成为“山区也能搞创新、山区共同富裕更须搞创新”的生动实践。

  今年2月,省委书记易炼红在丽水调研时表示,丽水经开区半导体产业园的发展充分证明,只要铆足“从无到有”的开拓进取精神,革命老区也能集聚和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这给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将按照易书记的指示精神,不断招大引强,加快补链强链,提升创新能力,全力建设“万亩千亿”平台!我们坚信,这颗“丽水芯”必定能托起浙南山区和革命老区的“产业梦”!

  问题2:“链长制”是当前抓产业链比较新的载体,我想了解下,丽水是如何推进“链长制”做实做好的?

  丽水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舒杨胤:去年我市发布了全市生态工业五大主导产业集群(1315)特色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一年来,我们不断强化体制机制建设,狠抓链长履职和专属服务,链长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不断健全“五位一体”、“八个一”工作机制。在工作推进中,我们不断构建“产业—科技—人才—政策—服务”一体推进的工作体系,明确围绕产业链抓招商,以精准招商带动产业链的倍增放大;围绕产业链抓创新、抓人才,以产业定位科技、以科技索引人才;围绕产业链抓政策,为产业链提升制定专属政策;围绕产业链抓服务,着力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同时,围绕特色产业链培育,组建一支产业链服务团、编制一个专项提升方案、出台一个专项扶持政策、设立一个专项主体基金、打造一个特色产业平台、建设一个创新服务综合体、培育一批链主型企业、招引一批产业链项目,不断落实“八个一”的具体工作措施。

  二是不断深化链长制评价和链长履职情况评价。去年,我们制定出台《丽水市生态工业五大主导产业集群(1315特色产业链)“链长制”考评办法》,明确了考核内容和方式,并将考核结果列入各县(市、区)政府和丽水开发区的“分区共竞”考核体系。强化产业链运行常态化监测分析,建立“链长制”工作落实情况晾晒通报机制,每月对特色产业链规上产值、亿元以上项目招商、新出让用地、企业上规、人才招引和“链长”履职情况等指标进行通报。今年,在以上工作基础上,制定印发《丽水市“1315”特色产业链“链长”履职情况评价办法》,完成了2022年度和今年上半年的链长履行情况,将评价情况“一对一”点评并发函通报提醒,推动链长进一步挂帅出征、履职尽责。

  三是不断强化“链长制”专属服务。先后建立了市领导和县领导担任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及县域特色产业链链长的“双链长制”,成立了由“双链长+专家团+服务专员”组成的216人产业链服务团,成立了由经信、科技、商务、招商等部门班子成员牵头的10个重点产业链提升服务小组,聘任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丽水市5大主导产业集群产业链首席科学家,全面开展“一链一专题”活动等等,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链专属服务体系,实现企业精准帮扶向产业前瞻性谋划跃升。

  问题3:技能人才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丽水如何加大主导产业技能人才培育力度?

  丽水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成员、市委人才办专职副主任 李斐:高技能人才作为人才资源总量的六支人才队伍之一,是重要人才方阵,党的二十大更是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体系。我们会同人力社保等部门,坚持“产业定位科技、科技索引人才、人才支撑产业”基本逻辑闭环,创新实施技能人才共富能力提升行动,聚焦赋能五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行动聚焦。连续2年将技能人才共富能力提升行动纳入丽水市十方面民生实事项目,迭代推出《丽水市2023年度技能人才共富能力提升行动十大项目》,项目化、清单化推进技能人才培育。今年以来,新增技能人才4.4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62万人,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3.3%、39.39%。

  二是政策加持。重点围绕五大主导产业需求,印发《丽水市2023-2025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培育行动方案》,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环节精准施策,将主导产业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上浮30%。

  三是平台支撑。引进培育丽水技师学院,成立中欣晶圆半导体工匠学院,技能培育在校学生达3800人;丽水市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电子信息学院和丽水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学院,技能培育在校学生近2000人。实施“技工院校联百企”行动,推进全市中职院校开展56个现代学徒专业试点,与369个企业形成合作教学。

  四是以赛促训。建立“部门联动、市县一体、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开展技能竞赛98场,新增高技能人才6304人,并计划在人才科技峰会期间,举办“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第四届工业机器人装调维修技术赛项”和“全国首届半导体技术及应用职业技能大赛”。

  五是实用导向。结合产业发展所需,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新增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职业工种15个,企业自主认定高技能人才5475名,占新增高技能人才总数的比例较去年提升5.2个百分点,制造业新增高技能人才占比提高到34%。

  六是改革助力。动态调整《丽水市人才分类目录》,根据技能人才“新八级工”制度,将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分别增设为E类、D类人才。同时,开展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互通转换试点,新增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400余人,进一步拓宽技能人才发展空间。

  基于技能人才对丽水的特殊重要意义,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技能人才共富能力提升行动,全力聚焦赋能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问题4:我们了解到,丽水正在打造浙西南科创中心,请问如何通过打造浙西南科创中心来提升全域科技创新能力?

  丽水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戴美松: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为打造全省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增长极,丽水围绕提升中心城市创新能级,布局建设“绿色优先、重点突出、开放创新”的浙西南科创中心。

  近五年来,全市在科技创新上,实现了国家级孵化器、省级高新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级科技领军企业等23项工作的“历史性破零”,取得了企业创新主体培育、高新技术及产业化、技术交易额“3个翻番”,创造了研发投入提升幅度、科技特派员工作、“浙丽转”丽水模式、26县科技创新鼎“4个全省前列”,实现了创新平台建设、主体创新能力、科技合作水平、科技人才集聚、产业创新活力等“5个重大突破”,充分激发了“山区也能搞创新,加快发展更须搞创新”的“丽水自信”。具体有以下几方面举措:

  一是聚焦创新生态打造。集成迭代人才科技政策,推出丽水史上最具竞争力的“人才科技新政38条”,制定12项配套政策和73项操作细则。率全国之先将人才科技工作“合二为一”,出台《丽水市人才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暨产业发展人才科技支撑规划》,推动人才链、科技链与产业链融合共生。

  二是聚焦创新平台策源。大力构建浙西南人才科创体系,浙西南科创产业园等“十子连珠”、“十大开放科创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加快建设实体化研究院,布局国家级高新区和龙泉市、青田县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市域省市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梯队培育体系,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企业孵化器3家,实体化研究院7家、人才科创飞地13家,省级企业研究院71家,省级高企研发中心256家。

  三是聚焦科技成果转化。聚焦全市产业发展实际和技术瓶颈,分县分行业编制技术需求、成果匹配、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育四张清单,引导企业与对口高校院所建立“先用后转”、“联合攻关”的紧密型合作,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创新发展“双提升”,形成了颇具成效的“浙丽转”成果转化丽水模式。今年以来,已实现技术匹配264项,达成合作86项,签订专利转让合同5项,签订免费试用合同76项。

  四是聚焦科技人才集聚。围绕产业链、创新链需求招引人才,通过绿谷精英计划、高层次创业大赛等途径有针对性的引进人才团队。自我市实施“绿谷精英”计划以来,累计评选16批次,遴选项目746个,落地281个,兑付资金近3亿元。截止目前,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4人、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6人、省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3个,实现人才引育工作重大突破。

  问题5:刚刚有提到丽水实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能否详细讲下丽水下一步将如何发展好这项产业?

  丽水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舒杨胤:今年4月市政府发布了《丽水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以中医药制造业为核心,以二产带一产促三产,推动一二三产全链融合发展,努力打造“浙江现代中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新高地”、“长三角中医药康养目的地”、“全国植物提取科创高地”。到2025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营业业务收入超100亿。下一步工作主要聚焦于六大领域:

  一是特色药材种植。重点推动中药材种植业品质发展,促进处州本草丽九味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到202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其中新增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对新增丽九味种植给予每亩800元补助,其中灵芝、三叶青、黄精、铁皮石斛四大特色药材种植补助每亩2000元。

  二是植物提取制品。重点针对食药用菌、中药材、茶叶、油茶等优势品种,采用最先进的的高效分离技术,提取多糖、多酚、香氛等植物提取物。到2025年,招引一批领军型企业,培育亿元以上企业12家,植物提取制品销售额三年翻番。对企业实施先进工艺技改,给予30%的设备购置补助;

  三是保健食品。重点发挥“龙泉灵芝”、“庆元香菇”等品牌优势,打响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打造2-3个市场销量大的标志性保健食品。从2023年起,对单品销售额超过2亿元、且年增长超过15%的,每年分别奖励180万元、280万元、380万元。

  四是中药制剂。重点推动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医院中药制剂和畲药的精细化、名品化、道地化开发。到2025年,力争1-3个中药创新性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或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获批。对获得许可生产的中药创新药,单个品种按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分阶段最高累计给予5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资金支持;支持中医药与健康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五是美妆产品。重点推进纳爱斯全链生态产业项目建设,支持医疗美容行业发展,建设新模式营销平台。到2025年,建设1个美妆产品生态产业综合园,新招引美妆生产企业5家,新增美妆新产品20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20亿元以上。对企业网络销售额增量部分,给予5%-15%补助,最高200万元。

  六是中医药康养旅游。重点建设中医药文化产业园、中药研学基地、工旅融合示范基地,培育一批食药同源药膳体验店,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到2025年,争创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5家,开发食药同源药膳50道以上,中医药康养旅游路线10条以上。对企业成功争创各类示范基地,最高奖励10万元。

来源: 潮新闻    | 撰稿:见习记者 王啸 记者 叶锦霞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