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拍了100多张照片,入册20张。多选一张入册要花150元,电子底片也要30元一张。底片本身没有成本,为什么要额外付钱?”几天前,90后妈妈蕊蕊带儿子拍了百日艺术照,说起照相馆加钱才给底片的遭遇,她感觉很郁闷。
去影楼拍婚纱照、写真集等,如消费者需要底片需另外出钱购买?自己拍摄的照片底片归谁所有?影楼这种行为有无事实及法律依据?有多少影楼有这种潜规则?消费者是否享有全部底片的所有权?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6888元套餐
为买底片花万元
蕊蕊的遭遇并非个例。市民傅真在拍摄婚纱照与孕照时也遇到了类似情况。拍摄婚纱照时,她在市区一家连锁婚纱影楼选择了6888元的三套礼服套餐,但最终在选底片时又多花了将近5000元。
傅真说,拍摄时她才知道,原先的套餐里只包含38张精修照片且不包含底片,而三套服装拍摄下来,选片时有200多张底片。“婚纱照拍摄花费了一整天,价格也比较高,选片时就会非常舍不得。”
对需额外花钱买底片一事,她觉得不合理。“加印精修照要加钱还可以理解,底片都是现成的,这是变相的隐形消费。”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网友对拍照不给底片的问题吐槽不少。有人除了入册底片,商家一张不多给;有人抱怨底片要80元一张,拍写真花了3700元;还有人4000多元的婚纱照套餐因买底片最终花了近万元……
在社交媒体上,有修图师传授“蹭图”招数,提前跟照相馆说自己家不在本地,照相馆为成单会建议网选,即将底片打包网传,这样就能拿到所有底片。不过,有很多网友称自己在要求网选时,商家不是以视频方式让消费者选片,就是只给传带水印的底片。
此前,河南有一对年轻夫妇面对影楼的“底片费”潜规则较了真,一纸诉状将影楼告上法院。最终法院判决影楼全额返还收取的“底片费”。
底片收费是影楼行业潜规则
究竟有多少影楼有底片收费的规定?记者走访了市区部分影楼,发现规定之外的底片要另行收费是婚纱影楼行业的潜规则,每张底片费用从10元到80元不等。
何先生此前在市区江北一家连锁影楼工作,他透露,规定之外的底片需要另付费已经是行业里公开的秘密,收费标准由每家影楼自行规定。“主要目的就是增加消费。”他说,到影楼拍摄婚纱照、写真集等作品,是很多人一生中的重要时刻,最终不少消费者也会为此埋单。
阿梅与丈夫在市区经营一家私人摄影工作室,在他们店内,不存在底片付费的现象,但她透露,对于中大型影楼来说,这个现象很普遍,而且已经形成利益链条。“底片实际是零成本的纯收益;化妆师完成妆造,摄影师完成拍摄,所有的东西都是现成的,这之后还能增加的就是精修付费,成本也很低。”她表示,摄影师会尽可能地多拍一些供顾客选择,顾客选片越多、提成越高,所以摄影师才会这么卖力多拍照片,选片师、化妆师同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几年由于经营状况欠佳,许多影楼开始主动放弃一直以来为消费者诟病的剩余底片付费、化妆费等隐性消费。“在我们这行,想要干得长久,还是要靠实打实的技术。”阿梅说。
消费者享有
全部照片底片的所有权
对于这些影楼行业的潜规则,浙江八咏律师事务所律师蒋剑莉表示,从《民法典》角度分析,消费者到照相馆照相,照相馆按照消费者的要求提供摄影服务,消费者支付报酬属于加工承揽合同。消费者得到的是服务产品,照相馆得到的是服务报酬。底片作为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劳动成果,其所有权在委托中已被消费者买断,消费者享有全部照片底片的所有权。
有的影楼认为多拍套餐外的底片属合同约定之外的内容,消费者想要就必须另掏钱购买。“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她进一步释法,从《著作权法》的角度分析,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且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改变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因此摄影经营者不能以保护著作权对抗消费者要求交付底片所有权。
此外,《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规定:“摄影摄像、冲印业经营者应当保证摄影、冲印照片和摄制录像的质量……经营者不得自行保留消费者的照片和底片。”
蒋剑莉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照片服务时,一定要注意合同内容,确保合同中明确规定消费者拥有底片的所有权。如影楼不遵守合同条款,消费者可要求影楼履行合同;如其仍然不履行,可向有关部门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
来源: 金华晚报 | 撰稿:辛文 | 责编:陈晓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