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 > 金华 新闻详情 A- A+
武义上坦“进士粉干”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4-03-22 11:12:39    

   “这些晒着的粉干是哪家的,我想买一些。”

  “再往前开100多米,路边那栋房子就是。”

  这几天,天朗气清,阳光正好,沿着武义县坦洪乡上坦村的进村路前行,路边空地上随处可见竹匾上晾晒着粉干。一眼望去,细细白白的粉干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成为乡村一道独特风景,引得过路人频频问询,忍不住买走一二。

  “听说这里出产的是‘进士粉干’,我特意赶来买的。”来自丽水的周女士说,老板的存货都已被提前预订了,她好说歹说才让老板匀出量,帮着几个朋友带了几十公斤。

  武义县坦洪乡上坦村的粉干远近闻名,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松软爽口、久煮不糊,在原宣平一带,它一直是十里八乡的“待客佳肴”,如今依旧是当地有名的“山宝”。

  另据相传,上坦村的粉干还有“进士粉干”之称。上坦村人每逢进城赶考,都要吃一碗粉干“助力”,早有“吃了上坦一碗‘进士粉干’,若求学业必有成”的说法。

  有历史的“进士粉干”

  “进士粉干”从何而来?

  上坦村历代人才辈出,明清时期出进士、贡生、庠生等60多名。明代有两广监察御史潘湘,清代有安徽藩王侍讲潘秉中,近现代有著名革命家、诗人潘漠华,著名工笔画大师潘絜兹,还有潘璜、潘恺跃、潘昌候、潘兴旺等名贤。“这些贤杰,都丰富了家乡‘进士粉干’的文化内涵。”不过,上坦村党支部书记董云飞告诉记者,“进士粉干”的传说多来源于祖籍上坦的明代两广监察御史潘湘。

  潘湘,1466年出生,1504年中举,1508年中进士,时年43岁,系明代宣平出去的第二位进士。据《赐文林郎太常寺博士潘湘敕》载:“太常寺博士潘湘,天赋英资,人称远器,登名甲第,擢任令官。勤慎在公,心实虔于邦祀,清严律己,志克守乎官箴……特进尔阶文林郎。”

  相传,潘湘自小受家规激励,志向远大,勤奋刻苦,立志苦读入仕。备考期间,潘湘最喜吃家里常备的粉干。潘湘高中一甲进士后,这一碗饱含祝福的粉干被一众学子传为佳话。

  潘湘一生为官清严律己,是一名百姓公认的清官廉吏,深得当时及后世称赞。据传,有一次,潘湘巡视广州,来到一家小餐馆。餐馆老板听说他非常喜欢吃粉干,就送上一盘当地特色粉干。潘湘看到粉干后,微笑着拒绝了:“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我是不能收礼的。”老板听后非常困惑:“这只是一盘普通粉干,不值什么钱。”但潘湘非常坚定,他表示,即便再小的礼物也不能收,自己的职责是保护百姓的利益,如果收礼了,就违背了自己的原则。老板听了潘湘的话非常感动:“像您这样的官员,真是难得一见。”

  好味道不愁销路

  放眼全省,各地有名的粉干不少。比如,温州粉干、东阳粉干、金东区江东粉干等,上坦村的粉干有何竞争力,缘何被称作“山宝”?

  “浸泡、磨粉、打粿、蒸熟、抽丝、晾晒等,都是辛苦活。”63岁的潘玲仙一家做了30多年粉干,一年中做粉干的日子,他家都是找来村民,8个人从晚上11点一直做到第二天10点。“1斤大米做成8两粉干,每次都要用掉900斤大米。”

  “我们上坦的粉干,一直是土法制作、人工翻晒。”潘玲仙家从1995年开始做粉干,是婆婆手上传下来的老手艺。“婆婆也是从上一辈传下来的,记不清传了几代。”潘玲仙说,当时能坚持做这行,还是因为丈夫的一句话“粉干做得好,永远有人吃”。

  要做出好粉干,窍门不少,用料好、做工精细最重要。“记得婆婆跟我说过,她还在生产大队的时候,纯手工做粉干,一天只能做180斤大米。”潘玲仙说,从新鲜早籼米浸泡,到水磨出浆,再到压榨、蒸熟、出条、晾晒,每道工序都要“精耕细作”,这样做出来的粉干才有韧性和爽滑的口感。

  “我们村的粉干很有名,一直供不应求,我家每天做的粉干都是被提前预订的。”潘玲仙说,不同于其他粉干后期用机器烘干,坦洪粉干都是自然晾晒而成,所以得“看天吃饭”,一年最多只能做100天。“你看,前两周都是阴雨天,我们就没怎么做,好多喜欢吃粉干的老顾客都打电话来催货。”

  “上坦粉干”名声在外,利润也挺好。潘玲仙家的粉干,可以卖到12元一公斤,虽然是自产自销,没有形成品牌,也没有集中销售的门店,但根本不愁销路。

  武义柳城畲族镇的商户周先伟就持续在她家订货。“根本不愁卖,县里慕名而来的客户很多,经常一次10斤、20斤地买,还一并带火了店里其他山货的销量。”

  上规模还需谋划

  名气大、品质好、收益高,生意这么好,怎么不扩大规模?董云飞告诉记者,如今上坦村有3个农户以家庭作坊生产粉干,全部加起来每天产量只有2000多斤。而且,一年365天,只有70——100天在生产。

  对此,曾调研过这一情况的坦洪乡党政办工作人员郑丽君坦言,主要瓶颈在晾晒工序,“因为要靠第二天的太阳来晾晒”。天有不测风云,如果第二天没太阳,那夜里生产好的粉干就全没用了。所以风险比较大,村民不敢扩大生产规模。“还有一个原因,这是个费力的辛苦活,工作时间都在夜里。夜里干活,白天晾晒,经常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年轻人不愿意干,年纪大的又吃不消。这门老手艺的传承也是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让人高兴的是,这几年,村里乃至乡里都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设法破局。目前,坦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着力打造“进士粉干”品牌,保留上坦粉干老手艺,挖掘文化内涵,优化晾晒技术,确保上坦粉干全年可供应,实现每天量产2000余斤。“进士粉干”已入驻武义各大土特产销售门店,年销售粉干约15万斤,还有了“粉干糖”等附加产品。

  同时,得益于武义推出的“百镇共建强基”行动,永康市象珠镇和武义县坦洪乡正携手联建、同向发力,重点聚焦惠农富农项目,积极挖掘农业资源优势,通过商超专柜助销、优化政策保障、做强服务支持等方式,构建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推进区域特色农业协同联动发展。据悉,坦洪乡正在和永康市象珠镇对接,谋划购置烘干设备,升级粉干晾晒工艺,争取进一步推动“进士粉干”做大做强。

来源: 金华日报    | 撰稿:辛文    | 责编:陈晓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