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等待后,人潮涌动中,明星一闪而过,快门声此起彼伏。在“流量经济”和“饭圈文化”的催生下,“代拍”已发展成一条完整产业链。
所谓“代拍”,即替不能去现场追星的粉丝赶赴现场,代为拍摄照片或视频,并收取一定费用。当下,职业“代拍”活跃在机场、商场、影视基地等各种场所。然而,闪光灯背后却笼罩着灰色阴影。
“代拍”产业链是如何运转的?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又如何保障?近日,本报记者前往浙江横店影视基地蹲点,目睹了一众“代拍”的守候围堵。
有些“老熟人”
几乎每天都在蹲守
2月底、3月初,浙江横店影视基地陆续复工,并开始热拍。“长枪短炮们”也开始层层围堵,酒店、化妆间、剧场,成了职业“代拍”蹲守的重点区域。
在某位司机的指引下,记者来到A酒店。当天16点,记者看到,数十名手持相机的年轻人坐在化妆间门外的椅子上。他们带着充电宝,一边喝奶茶一边刷手机,做好了“守株待兔”的准备。
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这其中有些是“老熟人”,几乎每天都蹲守在这里。不管哪个明星从化妆间出来,他们都会围堵拍照,“三四人组成的小团体分工明确,各个角度都有”,明星遮挡严实也防不胜防。
记者以粉丝身份随机问了几位等待者,但她们并不愿意多透露信息,只是略带不耐烦地说:“我们只是盲等,不一定能等到,要看运气。”
其中一位等待者表示,已经在门口坐了四五个小时,“有网友在等照片,(但)连续守了三四天都没蹲到。”
到了晚饭时间,所有等待者都点了外卖,仍然守在原地不动。
18点30分左右,一位头戴灰色帽子、黑色口罩、遮挡严实的男生从化妆间走出来。等待者们瞬间放下碗筷,飞速上前围堵。现场安保人员撑着一把黑伞试图遮挡镜头,但无济于事。
戴口罩男生进入电梯后,等待者们被安保人员拦在外面。于是,他们迅速找到另一侧的楼梯下楼,直到戴口罩男生坐上车、关上车门,这场拥堵才告一段落。
后来记者了解到,这是电视剧《逍遥》的主演之一侯明昊。
“早上四五点、晚上九十点,是蹲守人数最多的时候。”有知情者向记者表示,这个时间段逮到明星的概率比较大。
和粉丝后援会合作,有时可以卖上万元
“接到订单了!明天去拍肖战。”3月14日晚,王荣(化名)兴高采烈地表示。
此前,某剧组副导金盛(化名)告诉记者,前段时间肖战拍摄《藏海传》一场外景戏时,遭到很多粉丝、代拍围观,“为了抢独家,不少人背着单反翻墙爬树。”后来,该明星工作室和剧组都发文抵制路透。
尽管如此,王荣依然决定前往,“因为近期行情不好”。然而在交流过程中记者得知,即使处于所谓的“低迷期”,他当日的收入也达到了1200元。
全职从事代拍多年,王荣早已对这一行了如指掌。他手机中有数十个通告群,每天都被各种艺人信息刷屏,如航班时间、通告信息、酒店地址等。“我们有一个自己的小圈子,大家会信息共享。”王荣表示。
如今,以“代拍”为关键词在社交、电商平台搜索,相关帖子、商品不在少数。有需求的客户可以联系卖家谈价下单,渠道畅通,操作便利。
“可以随便开价,只要客户觉得值、愿意买单。”王荣说,出售的照片、视频没有统一定价,价格根据拍摄难度、明星咖位、出图效果、是否独家等多种因素综合判定,“视频比图片赚钱,独家视频有时候能卖到几千块”。
以明星丁禹兮为例,当日王荣的收费标准:一段视频卖60——100元不等;180张图收费300元;150张图片、6段视频打包则是500元。
据了解,“代拍”收益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粉丝主动找到“职业代拍”,提前付定金,要求其拍摄指定明星;第二种则是“代拍”自主蹲守剧组,拍出照片后进行兜售。
王荣表示,如果有机会和明星大站姐、粉丝后援会合作,出售价格更高且业务量也更稳定,“有时候一卖就是上万块”。如果当天卖不出去也没关系,“等到之后剧播出了,也还能卖。”
相较之下,自主蹲守的不确定性更多,且需要“吆喝”。同时,还要留意该明星的粉丝圈子是否抵制路透。
然而,即使遭抵制,“代拍们”也有其他获利渠道。王荣透露,在网上公开发肖战的路透,会被其粉丝举报,所以“只能卖给主播”。主播可以发给自己的粉丝,然后收粉丝的红包,“不过赚得会少一些”。
从王荣口中,记者得知,在横店专门干“代拍”的大概有一两百人,最近有很多新加入的,“因为许多主播都开始转行干‘代拍’了。”
“职业代拍”利益链下,存在侵犯权益风险
野蛮生长的产业背后,光鲜表象下笼罩着灰色阴影。无数镜头的精准聚焦中,有些东西却在渐渐“失焦”。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高艳东表示,从根源来看,“代拍”是粉丝经济的衍生产物,作为一个利益链,其主要成因是粉丝追星的狂热。盲目追捧带来的高额利润为“代拍”行为提供了生存土壤,也滋生了不少矛盾。
近年来,明星、剧组与“代拍”发生冲突的情况不在少数。怒斥“代拍”、发文抵制,这类“爱恨纠葛”也频频进入公众视野。
“公众人物虽然因自身特性会受到一定程度限制,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剥夺其隐私权。”高艳东表示,“个人行程、航班信息、住宿情况等纯属个人隐私,如果‘代拍’所传播内容涉及这些方面,那么就侵犯了明星的隐私权。”
“当拍照成为一种盈利行为时,拍摄者需要获得被拍摄者的许可。”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熊超指出,《民法典》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除了隐私权和肖像权外,“代拍”行为也存在侵犯剧组权益、透露商业秘密的风险,同时还有扰乱公共秩序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高艳东也指出,部分明星和剧组也存在故意利用“代拍”进行营销的可能性。他们表面强烈抵制“代拍”,背后却借此获取无形曝光度,这也是这一现象被抵制却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流量不能代表一切,无论如何,‘代拍’不应成为扰乱行业生态和资本逐利的手段。”高艳东说。
来源: 钱江晚报 | 撰稿:辛文 | 责编:陈晓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