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 > 金华 新闻详情 A- A+
浙江浦江:退伍村干部的乡村之路
发布时间:2021-06-22 11:52:42    

   嘿呦呦,打山洞、架桥梁、铺大路……急难险重的任务总少不了这个憨厚心细的身影。张发地6年的军旅生涯,他和他的战友们用艰苦卓绝的奋斗,默默无闻的付出,完成了“援老筑路”的全部工程,在老挝的土地上,铺上了“老中友谊路”。

  张发地出生在浙江省浦江县大畈乡上河村,在1970年响应政府号召应征入伍,参加了“抗美援老”,编入了中国733(6532)部队。因当时老挝没有铁路和出海港口,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和骡马路,部队主要任务是修筑七条沥青路面的公路,张发地所在大队南京军区工程兵修建新东线及沥青路面铺设,完成楠乌江大桥建设,新东线公路全长280.867公里,桥梁32座,涵洞904个,其中楠乌河大桥9孔256米,是中国援老修建的桥梁中最长的一座。新东线交付使用后,老挝政府将其命名为“老中友谊谊第一号公路”。

  张发地在1977年年底为了建设好美丽家乡,放弃城市,毅然回乡,担任村会计,在岗位上廉洁自律,兢兢业业,同时他以丰富的经验阅历,担任乡里的民兵训练教练,出色的工作多次获得乡里嘉奖。他挑起了建设新农村建设,为村民致富找新路,求新法,也为村里的教育事业奔波。2016年2月16日村里的三名儿童失去联系,张发地和村民三天三夜发动组织搜寻;网友在朋友圈不断转载寻人启事;民间支援者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救援;政府组织直升机大规模搜救,最终三名儿童搜救成功。经历这件事后,张发地老人就想 “留守在山里的孩子也要健康快乐的成长”。当他听到退伍村干部的张新战坚持开展“春泥计划”红色研学活动,他立即联系张新战指导“香溢坊”红色先锋队为乡里的孩子们成长做点事,退伍军人卷烟零售户张发地老人也联系了乡里的退伍军人为孩子们做好“春泥计划”,他和零售户陈伟炉带领队员投身到“未成年人教育”活动中,带孩子们去参观黄玠然北乡红色革命纪念馆,清溪村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述烈士们的故事,鼓励孩子们勇敢乐观的生活,学好本领实现中国梦,并向孩子们讲述当年参加“抗美援老”的经历,不怕生活困难,敢于挑战,向往美好 。

图片1.png

  图:张发地老人发起红色先锋队开展“春泥计划”

  自从张发地、张成贤、陈四兴、张伟炉,陈顺心在上河村组建了 “香溢坊”红色先锋队,做起“春泥计划”,他们牵头成立了“上河诗人小镇研学宣讲团”,邀请经验丰富的讲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随着队伍的发展壮大,活动内容也逐步扩展到安全教育、民俗文化教育、务工人员子女帮扶等,活动规模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至如今最多百余人,年均活动次数超过40次,活动次数、活动效果、参与人数均走在全县的前列。

图片2.png

图片3.png

  图:红色先锋队带领学子在诗人小镇研学

  浦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党总支得知了退伍军人组成的“香溢坊”红色先锋队开展了 “春泥计划”,决定成将党员零售户“三亮”活动与主题党日活动相结合,切身参与到“春泥计划”中,为同学们辅导作业,并前往大畈乡清溪村红色教育基地,听老党员重温红色记忆,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张发地说:“烟草公司的同志们细心负责,踏实认真,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希望下次继续和他们一起开展活动。”。

图片4.png

  图:红色先锋队前往大畈清溪革命纪念馆

  对“春泥计划”的未来发展,上河村“香溢坊”红色先锋队队长张发地和张成贤有了新点子。他说:“我们乡的清溪革命纪念馆,诗人小镇,有着很多革命故事,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资源,我想把它建设成我们自己的廉政教育基地,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廉政教育,也向社会展示我们的风采”。对未来,张发地充满信心。

来源: 中国网    | 撰稿:通讯员 于巧军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