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随着研学团、暑托班等活动接踵而至,嘉兴孩子的暑期生活拉开了多彩序幕。在海宁市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内,一场持续了14年的盛夏“爱心之约”也如期举行。
昨天上午,在西山社区爱心教室内,120多名“小候鸟”坐得满满当当,他们大多是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学生,几乎都是新居民子女。这会儿,大家正在认真聆听《百年党史话潮乡》课程。
西山社区共有居民1万多人,其中新居民5000多人。每逢暑假就会出现“孩子没人带”的情况。为了让新居民家长白天安心上班、他们的孩子能安全开心地过暑假,从2010年起,西山社区开办起爱心教室,一办就是14年,学员也从原来的20多名增加到如今的上百人。截至目前,参与的新居民学生达4200人次、志愿者6000多人次。学生和志愿者在变,而这个由社区、爱心联盟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的爱心教室,以及传递给新居民子女的关爱始终不变。
12岁的车吉颖已经在爱心教室度过4个暑假,她是四川人,从小跟着父母来海宁生活。她说,爸爸妈妈忙着打工,以前,一到暑假,自己只能一个人在家,挺无聊的。来到爱心教室后,认识了很多老师和朋友,还学到了很多知识,感觉很开心。
除了开展兴趣课堂、进行作业辅导外,志愿者老师还会带着孩子们去看看海宁当地的城市建设、人文古迹,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课本以外的世界。爱心教室相关负责人邱晔告诉记者,海宁是灯彩之乡,他们有时会邀请相关老师来教孩子们动手制作灯彩,在有趣的民俗手工活动中,让他们感受海宁非遗的独特魅力,从而更加热爱第二故乡。
一批又一批的“小候鸟”在爱心教室收获陪伴与成长,也有一批又一批的“小候鸟”归来,分享爱与责任。
严婷一目前是一名准高二生,和爱心教室结缘已有9年时间。曾是小学员的她上了初中以后,每年暑假都会过来当志愿者。“曾经,我在这里感受到了关爱和温暖。如今我长大了,就想把自己所学的分享给更多小弟弟小妹妹。”严婷一说,从前她都是陪小朋友画画、搭积木,现在已经可以为高年级小学员辅导功课了。特别是帮他们顺利解答出题目的时候,就很有成就感。严婷一坦言,她从小就很崇拜爱心教室的志愿者,因为他们有丰富的学识,能帮助大家。如今,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老师,帮助更多的“小候鸟”健康快乐成长。
13岁的王潇也是这样一名志愿者。他从小跟随父母从河南来到海宁,在爱心教室度过了4个暑假,当他再度回到这里时,惊讶地发现爱心教室规模已经足足扩大了5倍。每天早上8点,王潇会早早“上岗”准备迎接小学员。课间,他又会积极为低年级小朋友辅导功课,陪他们玩耍。王潇说,他十分喜欢海宁,这里就是他的第二个故乡。
除了像严婷一、王潇这样“归巢”的志愿者外,爱心教室还与高校合作,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志愿者的到来。咿呀读书声、分享故事声,游戏欢笑声……假期中,爱心教室的风景独好。
邱晔告诉记者,“爱心教室为什么能办那么多有趣的活动,主要是爱心联盟里有许多用心的成员,每年我们爱心教室发起活动招募,他们都会第一时间报名参加。”爱心店铺负责人孙陈飞正是爱心联盟的成员之一,为了应对今年炎热的天气,他特地准备了一些牛奶和西瓜送到爱心教室,“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吧,希望孩子们在假期里学有所成,开心成长。”
正是有了这些爱的双向奔赴,西山社区的爱心教室让群众参与和志愿服务形成了良性循环,极大降低了爱心教室的维护成本,提高了教育质量,也让志愿服务精神得以不断发扬光大。
(原文标题:筑起“爱心巢” 守护“小候鸟” 一场持续14年的海宁“爱心之约”)
来源:嘉兴日报 | 撰稿:记者 杨 茜 通讯员 方天意 | 责编:陆姗姗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