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于一座城,是因为它让人觉得环境宜人、出行顺畅、生活美好富足而和谐。如今的嘉兴港区,这种感觉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共识。
城镇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功能持续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居品质不断提升、住房保障惠民生……一座“品质之城”正在快速崛起,市民宜居宜业的生活更加触手可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嘉兴港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紧紧围绕建设“三港一城”目标定位,着力靓生态、提颜值、优服务,全面绘就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形态的“五幅图景”,打造“看得见山、望得到海”的滨海宜居新城。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对于港区而言,也是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机构改革之后的开局之年。嘉兴港区全区上下勠力同心,奋楫笃行,答好新时代“民生考卷”。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
增强群众幸福感
城市的发展,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的治理,关乎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嘉兴港区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建设,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建设,嘉兴港区滨海中央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市民再添休闲新去处。蹦蹦床、滑滑梯、沙堆……滨海中央公园儿童游乐场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小朋友。漫步环游,绿林环绕,超3万平方米的湖面,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总面积449亩的滨海中央公园,在建设之初就备受港区居民关注。“看着这个公园一点点发生变化,心里很期待它建成之后的样子。”陈阿姨居住在乍浦镇山鑫花园,与滨海中央公园的直线距离只有1公里。陈阿姨告诉记者,公园建好后,整个空间都开阔了,环境也变好了,她每天都会来这里走一走。
滨海中央公园位于港区中山东路南侧、雅山路北侧、金海洋大道西侧、黄山路东侧,连接了会展中心、文体中心等港区地标性建筑。整个公园主要以滨水休闲带串联同心筑梦广场区、龙腾山海活力区、花阶水岸休闲区三个区域,打造生态性、多样性、特色性、趣味性的综合公园。公园内拥有人工湖、人工沙滩、亲水平台、露营区、儿童游乐场等区域,市民游客不仅能感受远山近水的四季美景,还能享受林荫通幽、滨水廊架等带来的闲趣。
此外,该项目运用多媒体与声光电等前沿科技,为市民游客呈现电光流影、如梦似幻的震撼“光影水舞秀”,充分彰显“活力乍浦”独特的人文精神和魅力。当夜幕降临,美妙多变的音乐旋律、不断变化的喷泉造型将音乐与水、光、电有机结合,将港区的夜景装扮得如梦如幻,霓虹闪烁,水幕缤纷。
随着滨海中央公园完成建设并开放,嘉兴港区城市品质提升标志性工程“两中心一公园”项目全部圆满完成。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港区城市发展新地标,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新城区高楼林立,一派现代化都市的面貌,旧城区则保留着历史建筑和街区,对比鲜明,却和谐共存。在港区,你可以感受到这样“新与旧的对话”,一方面记录着历史,另一方面又见证了未来,既有底蕴,又具活力。
嘉兴港区乍浦镇,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有“江浙门户”“海口重镇”之称。这里不仅孕育了一代大师李叔同、篆刻名家陈巨来等名人,也走出了邹元爔、邹竞、陈毓川、葛昌纯等两院院士。
如今,走进乍浦镇,位于南城河金安桥北侧的古城墙遗址公园已蝶变新生,满目新景,从600多年岁月深处走来的乍浦古城墙开始走进现代百姓的生活,让人们与历史更好地相遇。“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一家人都喜欢来散步。”家住乍浦镇建港一村的李阿姨每天都到古城墙遗址公园散步,幸福感满满。
行走在乍浦镇的大街小巷,总能发现惊喜。笆篱坤历史街区、西河下埭、陆绩家风馆、叔同故里、乍浦会馆等逐渐成为居民打卡的好去处。
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擦亮幸福生活底色
打造品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是改善老百姓居住品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嘉兴港区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营造优美整洁、舒适有序的人居环境,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家门口就有绿道、小区里就有健身器材,锻炼身体更方便了。”家住乍浦镇南湾花苑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对于小区改造提升的效果,他感到很满意。
南湾花苑建成于2003年,是乍浦最早的征迁安置小区之一,有800多户居民,经过近20年的岁月洗礼,小区基础功能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绿化景观配置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日益凸显,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如何打造更宜居的小区,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去年,南湾花苑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被列入乍浦镇年度重点担当项目,也是政府民生实事工程之一。
根据改造方案,南湾花苑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总面积9.48万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涉及39幢房屋,惠及居民2000余人。项目通过粉刷外立面、楼道,提升了小区美观度;拆除私搭乱建,腾出了场地建设绿地、停车场和健身休闲活动场所等;增设了监控安防设备,提高了小区安全指数。现在,小区外立面焕然一新,楼道干净整洁,小区内道路平坦,花坛内种满树木花草,停车位规划有序……不仅解决了居民最迫切的需求,也让居民居住得更安全更舒适。
“没想到,咱们老旧小区也安装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以后充电就方便多了,还能助力环保出行。”小区业主张先生之前买了新能源汽车,心里一直打鼓,因为小区里没有充电桩经常要去外面充电,现在就方便多了。
以老旧小区改造带动广大老百姓生活环境生活品质的提升,是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最有效的举措。从2019年到2022年,乍浦镇先后完成了长丰花苑、嘉电新村、中兴花苑等老旧小区改造;完成了南大街、雅山、四牌楼、南湾、山湾、长丰6个区块内的23个开放式老旧小区105幢楼房改造提升;实施了南湾花苑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当一个个老旧小区华丽变身,一栋栋老旧居民楼换上新衣,走实走心的民生工程真真切切地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幸福家园共富的好生活。
漫步在港区,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绿色在每个角落延伸,也走进每一位居民的心底。嘉兴港区先后建成总长45公里的绿道、13个口袋公园,实现中心城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嘉兴港区在提升城市品质、优化生态环境的同时,更注重内在品质和内涵的提升。以乍浦图书馆为中心,嘉兴港区逐步形成了“1+4+2+7+7”的书香脉络。以观海书院命名的玉兰智慧书房、中山智慧书房、多凌智慧书房、成蹊智慧书房先后建成,2座山海驿站·温暖书吧实现文旅融合,7个农家书屋和社区图书室持续优化,7个馆外服务点合作模式不断精进。
嘉兴港区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取长补短,高标准构建起10分钟阅读文化圈。让百姓走出家门就能体会书香,将阅读融入百姓生活,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碧水清流润民心
绘就秀美生态画卷
一湾碧水绕村过,一幅美景入画来。如今的乍浦镇马家荡村河干桥港,绿意葱茏、水体清澈。居民在欣赏美丽乡村风光的同时,享受着治水成果带来的获得感。
嘉兴港区地势平坦,河流密布,一面临海,水污染防治是生态治理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嘉兴港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提升和水资源保障,全面完成“清三河”工作,深化“五水共治”,完成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实现集中式工业污水处理能力零的突破。
乍浦镇多凌景苑是一个老旧小区,此前,该小区排水设施因年久失修出现了管道破损、断裂、淤塞等问题,排水管网也存在雨污混接、错接、渗漏等问题,导致雨污分流不彻底,饱受居民诟病。经“污水零直排”改造提升后,小区雨污彻底“分家”,实现了“晴天无排水、雨天无污水”,居民住得舒心多了。
建设亲水绿道、亲水平台、人行栈桥等亲水便民设施;在河道内种植水生植物,美化河道景观;完成环城河绿道项目,建成景观河道,满足居民休闲娱乐需要;遵循“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原则,对古桥等历史文化古迹进行修复……近年来,嘉兴港区以“美丽河湖”创建为抓手,加快推进河边洁化绿化美化,深入开展“清水河道”建设,以城乡河道为重点,加强对平原河网的清淤、疏浚、清障、保洁、生态护岸等综合治理,恢复河道自然生态功能,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群众点赞。
嘉兴港区水网密布、河道纵横,如何建立水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提升港区治水成效?据悉,自按下“河长制”启动键以来,嘉兴港区根据区域内河道的不同等级,对应设置了区、镇、村三级“河长”,对区域内的河道实施“河长制”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河长制”培训,扎实推进一河一策、年度工作报告制度落实。全面推行公众护水“绿水币”制度,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河流生态治理格局,完善区域交接水域联防联治协同机制。
治水的同时,嘉兴港区深入打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战。过去一年,港区以“无废园区”为抓手,走出了具有港区特色的固废处理处置新路径,31家产废企业浙固码、视频监控任务全部达成,14个“无废细胞”完成建设,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固废中心等五家企业获评嘉兴市“无废工厂”,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入选嘉兴市首批“无废工业园区”,港口三期留存污泥问题提前11个月完成销号,保障百亿项目建设,危废处置能力提升至28.96万吨/年,危废处置利用率达到100%,固废产生强度年增长率实现负增长。
2022年,港区PM2.5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港区老百姓切实享有更好的生态福祉。
增进民生福祉
全面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过去一年,嘉兴港区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围绕解决部分新居民、青年人的租房难题,去年嘉兴港区扎实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提质扩面工作,住房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嘉兴港区出台了《嘉兴港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同时公租房保障资格审批提速,从45个工作日压缩至25个工作日内,线上办理率提升至90%以上。与此同时,嘉兴港区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447套并已完成认定,提前并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获央补资金2039万元。
围绕居民对整洁、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需求。去年,港区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驿站、北城河口袋公园驿站、中央公园驿站3座“温暖嘉”驿站,为广大市民和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提供便民服务。中山社区成功创建“温暖嘉社区生活圈”,让百姓居家生活更温暖。嘉兴港区还加快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累计开工建设电梯14台,建成电梯9台,在全市率先完成这项市级民生实事任务,让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居民享受到有电梯的幸福生活。
嘉兴港区着眼于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平湖二院与上海市东方医院合作不断深入,医疗卫生系统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医疗服务能级持续提升,平湖二院院士工作站成功荣升为浙江省院士工作站。依托“浙里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落地,推进养老服务智慧化应用,推进“一床一码”、家庭养老床位、智慧养老社区等场景应用。全面落实省政府民生实事分解任务和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分解任务。
嘉兴港区努力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多举措帮扶困难群众。全面推进乍浦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加强孤困儿童、残疾人精准保障,持续开展“添翼计划”“护苗行动”等项目,贯彻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实施办法,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抓好重点群体的就业保障,拓展就业岗位,实行精准援助、集中援助和托底援助,促进困难群体实现稳定就业。加快推进“一老一小”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来源:读嘉 | 撰稿:记者 赵媛 图片由嘉兴港区提供 通讯员:胡家杰 | 责编:陆姗姗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