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独山港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稻鱼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平湖市独山港镇镇多措并举积极做好“一分田产三样宝”独山模式,打造美丽城镇生态种养新样板。
在独山港镇韩家庙村,千亩良田里绿浪轻泛,水稻正在拔节生长。绿浪之下,鲫鱼在水中游动觅食。不要以为就是普通的套养,韩家庙村的稻渔种养不一样,这里是稻鲫鳝综合种养,亩均效益是普通种水稻的2——3倍。
设在韩家庙村的平湖市顺天粮油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水稻直到2019年。“这一年稻谷的收购价格偏低,市场也不好卖,我心里着急,必须要变了。”合作社社长顾国强回忆说。
经过农经部门的对接,顾国强联系上了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该院的周文宗博士手里有稻鲫鳝综合种养技术,已经在其他地方有过成功案例。能不能在独山港复刻该模式?顾国强经过反复了解、比对、考量,最后决定一试。2020年,合作社拿出102亩土地试验稻鲫鳝综合种养。
项目在2020年5月启动,10月底完成农田改造,包括稻田开沟、区域四周设置围墙、水利设施改造、防鸟防逃措施、监控设备等。沟底宽1米、沟面宽2米、沟深1米的“倒梯形”水沟就开挖了3600多米;沟边设置钓鱼线防鸟,安置驱鸟器;试验田周围的水泥桩和铁丝网围起来有2100米,又安装了20多监控探头,做到监控无死角。这一年的6月到8月期间,102亩稻田里陆续投入了黄鳝苗1000多斤,鲫鱼苗7000多尾。
与此同时,水稻品种进行了调整。按计划,稻田里种植“沪软1212”品种,采用侧深施肥技术,基肥使用有机无机缓释肥,以提高大米品质。因为有了鲫鱼和黄鳝,试验田里的农药和化肥用量都必须严格控制,非必要不施用。
到了秋天,水稻收割之后称重发现,试验田水稻亩产只有400公斤左右,比普通种植的水稻还减产一两百公斤。
但是,因为采用了生态化种养技术、主打绿色品牌,这102亩试验田产出的大米能卖到5——6元每斤,价格比普通大米贵了2——3元,创造了近30万元的销售额。折算下来,仅稻米这一项每亩效益就比之前高了1500元左右。
顾国强自豪地说,试验田所产出的优质大米并没有经过市场推广,而仅仅靠在朋友圈里晒一晒就被抢购一空。这让他切身感受到了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热度。
来源:中国网 | 撰稿:独山港镇 | 责编:陆姗姗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