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嘉禾大地,海盐县南北湖蝶来亭附近的荷花池内,素有“凌波仙子”之称的水雉站立在碧绿的湖水中;海盐县澉浦镇永兴村西城湾水域,对生态环境要求极高的野生鸳鸯种群在水中嬉戏……
嘉兴海盐,因水而名、因水而兴。2013年,嘉兴启动“五水共治”,海盐积极响应,做实“水治理”,做活“水文章”,持续建设水清景美、人水和谐的美丽海盐。
一系列沉甸甸的数据折射出治水取得的实实在在成效。2023年1至8月,海盐县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优秀,县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占比100%,千亩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5年保持100%,南北湖成为全市水质断面中唯一连续8年达到Ⅱ类水的断面。
“五水共治”换来“绿水青山”
河面碧波荡漾、岸边绿草如茵、长廊蜿蜒曲折……漫步在海盐白洋河畔,一幅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生态画卷跃然眼前。
眼前的情景,让人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条鱼虾绝迹、污染严重且曾经被央视曝光过的“黄河”。过去,几十家紧固件企业临河而建,逐渐成为海盐的支柱产业。然而,沿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流入河中,导致河道堵塞、水质恶化,白洋河生态一度恶化。
是要眼前的短期利益,还是未来的“绿水青山”?海盐作出了自己的抉择。
在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海盐分局的档案室里,相关负责人从厚厚的资料堆里翻出了当年的红头文件,看着手里的这张整改通知单,他感慨万千。为提升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海盐打响铁腕治水攻坚战,毅然关停了近90家企业的明珠村振兴工业园区,并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启动白洋河生态修复工程。
经过10年的截流清淤、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措施综合提升,白洋河成功摘掉了水质劣Ⅴ类的帽子,整体达到Ⅲ类水质,生物多样性基本得到恢复。“做梦都没有想到,儿时的小河会变得这么美丽怡人。”行走在白洋河湿地绿道上,家住附近的朱老伯不禁感慨万千。
昔日的“黄河”华丽“变身”,不仅改善了周边生态,更厘清了人们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经济的思路。现如今,一湾清水成了海盐招商引资的利器,多家科技型企业争相入驻,盘活了二产、三产,如杭州湾融创水世界火热开园,单日入园游客量达到1.1万人。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海盐分局相关工作人员说,白洋河蝶变跃升是代表海盐持续推动“五水共治”,建设水清景美、人水和谐“美丽海盐”的金名片,更是水生态推动共同富裕成果的生动实践。
“美丽河湖”释放“生态红利”
来到海盐县通元镇雪水港村,一汪碧水波光粼粼,倒映着蓝天白云,岸边风光旖旎。河畔以水串景,村民依水兴业,勾勒出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业旺人和的生态画卷。“现在河边环境变得更好了,茶余饭后,我就会来河边走一走,和邻居聊聊天,心情也舒畅了。”村民王女士笑着说。
雪水港水系省级“美丽河湖”创建长度10.5千米,2018年以来,通元镇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通过河道清淤、生态护岸建设、园林景观布置、水环境修复等一系列措施,将该水系打造成一条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文化彰显、管护高效、人水和谐,极具诗画江南韵味的“美丽河湖”。
精心呵护的生态优势,演变成雪水港村的发展优势。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入选省3A级景区村庄,成了远近闻名的休闲度假“网红”村。“我们村因水得名,现在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雪水港村党总支书记潜利民告诉记者,2022年,雪水港村共接待游客1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5.5万元。
“我们在‘美丽河湖’建设过程中,融入周边美丽乡村建设要素,带动建设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显的高质量水环境,提升村民对‘美丽河湖’建设的认同感和幸福感。”海盐县生态办相关负责人说,从“五水共治”到“美丽河湖”,海盐治水的目标不断升级、路径不断优化、内涵不断丰富,河流湖泊正从“安全”“生态”“美丽”“富民”向“幸福”汇流。
接下来,海盐将继续推进“五水共治”,深入实施“碧水行动”,全面放大生态文明示范新优势,把日渐美丽的河湖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绿色富民的发展优势。
(原文标题:一湾清水成了招商引资的利器 水清景美、人水和谐的“海盐画卷”缓缓铺展)
来源:南湖晚报 | 撰稿:记者 唐潇伦 通讯员 徐立峰 | 责编:陆姗姗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