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社区运动家”出地方标准了!这也是智慧体育社区领域的全国首个地方标准!
想运动,不知去哪?缺伙伴?苦于没有专业指导?
只要打开“浙里办”定位“嘉兴”,找到“社区运动家”,就近锻炼的场地推荐马上来,点击运动社群就能约人,资深社会体育指导员任你选。
“社区运动家”是嘉兴市未来社区建设的重要特色应用,汇集了十项全民健身要素,即个人运动帐户可创、场地可查、社群可加、指导可得、培训可享、赛事可乐、挑战可约、精彩可秀、积分可奖、健康可知,全面拓展群众参与运动健身接口。在嘉兴,已经有172多万人次“打卡”过了!
随着385个社区运动家遍布“嘉”门口,由嘉兴市体育局主导并联合嘉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等8家单位共同起草的《社区运动之家建设与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于去年底发布,目前,已经正式实施。
为什么做地方标准
来自嘉兴市体育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建成85个“社区运动家”,2021年建成200个“社区运动家”,2022年建成100个“社区运动家”。目标到十四五末,全市社区覆盖率达到90%,打造“市域一体化”的十分钟健身生活圈。
这样的巨大推力背后,是嘉兴市委、市政府对于民生需求的敏锐捕捉和全力以赴。
2020年4月30日,经嘉兴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全民健身普及推广项目”被列为2020年度嘉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之一。项目的核心就是社区运动家建设。
此后三年,社区运动家年年被作为民生实事项目给予大力推进。其间,还被列为嘉兴市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市18项标志性工程,入选了中央网信办等八个部门评审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
“社区运动家给人们的日常运动生活带来了更多便捷、智慧的元素,但随着项目点位的大量铺开,也亟须更好规范其建设和日常管理。”嘉兴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黄伟明直言,如果说,社区运动家的建设在于为大家打造场景化、健康化、数字化的美好运动家园,地方标准的设定则在于促进我市智慧化体育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为我市社区运动家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并填补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社区运动家领域的空白。”
地方标准都包含啥
翻开该地方标准,可以看到共分七章。
第一章到第三章涉及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相关术语和定义等。
第四章从场地、设备设施、标志标识三方面提出建设标准,第五章从场地和赛事活动、社群和约战、健身指导和公益培训、运动处方、体教融合等方面明确服务内容,第六章从日常管理、人员要求两方面提出服务要求,第七章针对评价与改进作出了明确。
紧随其后的五个附录则以数据、图表形式展现,更加形象化。分别提出了社区运动家、报到场地标志标识的要求,列出了室内公共体育场地器械名录和智能系统配置名录,提出了智能物联环境要求。
目前,关于运动设施建设方面的国家标准主要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管理服务要求》《公共体育设施室外健身设施应用场所安全要求》《公共体育设施室外健身设施的配置与管理》《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总则》《公共体育设施安全使用规范》等。
“这个地方标准,是这些国家标准基础上的再细化再完善,可操作性很强。”经常跑在一线,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项志萍对“标准”的差异了然于胸。
她说,《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管理服务要求》中仅规定了场地开放、设备设施管理、人员管理等要求,而地方标准增加了各类场地建设、器材配置、安全管理及智能化建设等要求。
《公共体育设施室外健身设施应用场所安全要求》中仅规定通用室外健身设施的选址、环境及水电配置等要求,而地方标准规定了室外公共多功能运动场、室内公共体育场地的选址、器材配置、智能系统配置、各类人员配置和职责等要求,规定内容更广泛、先进。
哪些重点值得关注
“嘉兴城乡现有385个社区运动家,社区运动家数字化平台上累计注册用户46.7万人,组建体育社群5784个,运动人次达172.2万人次。”黄伟明说,运动场地、运动人群面大量广之下,地方标准的现实意义愈发明显。该地方标准中,第四章到第七章以及附录部分,涉及具体要求和实操,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比如,数字赋能上
明确社区运动家应配有数字化平台社区(村)管理账户,配有社区(村)数据驾驶舱,配置至少一台智能触控一体机对数据驾驶舱展示。
应配置的智能物联设备包括人脸识别、二维码智能门禁、人脸抓拍、打卡牌等,提供用户身份识别、运动数据采集、通行控制功能。
体卫(体养)融合服务站应配置智能体质测试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运动设备,提供个人运动和体测数据的实时、连续监测,可在线实时记录、管理、预警。
比如,事关长效的场地管理上
明确社区(村)应配备 1——2 名社区运动家管理人员,每个场地应至少配备 1 名场地专管员,场地专管员应通过应急救护培训,具备基础急救知识并获得相应资质,支持、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参与场地管理。
比如,群众关注的运动、康养指导上
明确社区应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 5 名,村应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 3 名。体卫、体养融合服务站应配备至少 1 名获得相应资质的健康指导师。
社会体育指导员要开展技能指导,每年举办公益培训不少于 4 场,培训总人数不少于 50 人,年服务时长不少于 30 h等。健康指导师要负责运动处方执行指导,科学健身和康养指导,周指导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1 h。
“当然,操作中也要按实际细化内容,让建设具有科学性、适用性。”黄伟明说,以地方标准实施为契机,嘉兴正全力推进城乡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提质增效,培育打造“社区运动家”民生服务品牌,加快践行全民健身中国式现代化的“嘉兴实践”。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 撰稿:浙江新闻客户端 共享联盟•嘉兴杨茜 通讯员 朱晓妍 | 责编:陆姗姗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