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午,第四届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峰会召开,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在会上发布《工商联与检察机关沟通联系机制典型事例(2019-2022)》,100对沟通联系机制典型事例入选,其中嘉兴市秀洲区工商联、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检察院共建沟通联系机制做法榜上有名。
秀洲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张苑表示,近年来,秀洲区检察院与秀洲区工商联积极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检商服务工作站,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跨省涉案企业合规监督评估工作等,为促进秀洲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检察服务和法治保障。
主动有为
为企业“把脉会诊”
“你们现在水质监测的数据如何?平时抽样过程是怎样的……”今年6月,张苑带队来到辖区内一家印染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现场查看了该企业生产车间和相关环保设施的运转情况。随后,张苑开展了法治宣讲,进一步提高印染企业的污染防治意识。企业家可以进检察院,检察官也常常进企业,这在秀洲区是常态。“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与干预,为企业‘把脉会诊’,可以有效预防各类环保违法行为的发生。”张苑表示,检察院“走出去”的意义就是及时了解民营企业动态,促进严管制度化,宽严相济,既要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又要防止其“走偏”,运用检察建议帮助企业堵漏建制,督促治理行业问题。
据悉,早在2018年,秀洲区检察院就联合区工商联成立了嘉兴市首家检商服务工作站,打通联系民营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成立秀洲区检律服务民营经济团队后,更是常态化开展入企调研走访和体验式普法活动,主动为企业“把脉会诊”,每年通过检察开放日、观摩庭审、检察微课、检企沙龙、公开听证、以案释法等形式,向企业预警提示法律风险。同时,在依法办理涉及民营企业及企业家案件时,通过检察建议、公益诉讼、志愿服务令等方式相结合的新型司法处遇模式,巩固或重塑民营企业社会形象。
轻拿轻放
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
张苑告诉记者,每一家涉案企业,或犯罪,或被侵害,仍然是需要继续生存和发展的。“那么,如何通过个案提炼经验做法,将服务民营企业这块工作形成可复制的长效机制,就是我们努力和践行的方向。”
2020年12月,嘉兴A公司负责人、犯罪嫌疑人朱某因生产销售假冒上海T公司注册商标的某款智能产品,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被移送浦东新区检察院审查起诉。秀洲区检察院作为嘉兴A公司所在地检察院了解到该情况后,根据沪苏浙皖四地检察院联合制定的《长三角区域检察协作工作办法》,积极与浦东新区院沟通联系,确保本地企业在外地也能得到平等保护。同时,加强与区工商联的联系,了解企业情况,积极做好企业思想引导,促其自愿认罪认罚,引导其开展合规监督评估。经调查,发现嘉兴A公司是一家发展前景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但管理层及员工法律意识淡薄,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亟须堵漏建制;且朱某及下属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有突出贡献,认罪认罚并获谅解,有合规建设意愿,具备开展第三方机制的基本条件,最终浦东新区院决定开展跨区域合规考察,并委托秀洲区检察院协助开展企业合规社会调查。
为确保企业合规实效,秀洲区检察院会同区工商联牵头,联合13个部门出台《关于共同推进企业合规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试行)》,指导成立了由律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区科技局的专业人员组成的第三方组织,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涉案企业同步开展监督考察。其间,秀洲区检察院、区工商联多次召开第三方组织考察评估会,对涉案企业的合规整改进行跟踪监督评估,最终形成的监督评估报告获浦东新区院认可。2021年9月经公开听证,浦东新区院依法对涉案企业及个人作出不起诉决定。不起诉后,嘉兴A公司甩开“包袱”重新起航,仅2021年度就新增专利40余件,年度销售总额同比增加43%。
“该案是全国首例企业合规跨省协作案件,并入选最高检第二批企业合规典型案例,为企业合规跨区域检察协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张苑表示,下一步秀洲区检察院将加强与区工商联等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引导辖区内企业增强诚信守法意识和合规经营理念,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应对风险,促进民营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来源:南湖晚报 | 撰稿:记者 陈培玉 通讯员 秀 湖 | 责编:陆姗姗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