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融沪桥头堡,“临平三河汇,共富佳丽地”,历史遗泽与现代文化在此交汇,交相辉映、彼此赋能,积淀了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今年上半年,临平区教育系统坚持以务实之态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各项工作,以优质之效做好“学在临平”美好教育品牌建设,围绕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目标,紧扣教育质量提升主题主线,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在加强党建引领、提升教育质量、推进“双减”工作、强化队伍建设、优化教育服务等方面下好功夫,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持续跃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切实增强。
杭高临平分校将于年内开工建设(效果图)
一
党建工作更有实效
夯实组织基础。今年以来,区教育系统实施“四融五化六联”党建工程,选派50名党建指导员,选树10个党建精品示范培育点,创建20个党建结对共同体,全面提升学校党建质量水平。聚焦巡察整改问题,拟定整改举措136条,制定完善党建工作实施意见等制度33项,高质量抓好巡察整改工作。
守好红色根脉。以“弘临”思政学院为阵地,依托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资源,推动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相关做法得到省委宣传部来颖杰副部长批示肯定。打造线上红色研习室,发布思政微党课6期24讲,开展“教育头雁说”“思政教师说”“先锋少年说”三大宣讲325场次。
强化廉政建设。充分利用中共鸭兰村支部旧址、何思敬纪念馆等临平红色资源,拓展“家-校-社”清廉育人主矩阵,纵深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创建市级清廉学校示范点、优秀案例各3个,临平一中被市教育局推荐入围浙江省清廉学校示范校培育库。
二
教育质量更加亮眼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高考质量再创新高,2022年全区参加普通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上线人数1068人,全省前100名的3人,人数位列全市第二。截至目前,余高C9高校录取145人,其中清北6人,浙大122人,复旦、交大等17人。另有中科大少年班录取1人。全区职业高中本科上线共计234人,临平职高本科上线人数浙江省排名第一,连续9年杭州市排名第一。义务教育实施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强基提质”行动,对5所学校开展“双随机”飞行调研,倒逼学校全面提升发展品质。学前教育启动幼儿园“双品”建设工程,举办区首届幼儿园教师素养大赛,新评省二级幼儿园11所。
育人水平再上台阶。出台美育、体育、劳动教育实施意见,举办区首届中小学生艺术节、首届中小学生运动会等文体赛事。出台研学实施意见,协助双桥村创建为省级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暨学农基地。强化家庭教育,开设“智慧家长‘临’跑吧”直播节目4期,点击量超70万。
三
双减工作更为扎实
校内教育教学提质量轻负担。以“三减三增”为重点,出台学校作业改革十项要求、十项举措,加强与华师大基教所合作,开展“A4”校本作业改革。聚焦课堂主阵地,通过区级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四不两直”飞行调研、制定“一校一案”集体备课制度等举措,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施“1+X+T”课后服务模式,开发多样化拓展课程2380余门,结合50余项地方非遗文化资源,引入中国棋院、青少年宫、皇国山人工智能基地等社会机构,开设特色拓展类课程280余门。目前,全区小学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4.3%。
校外培训机构强治理优服务。将76家校外培训机构视频监控接入镇街和教育局视频监控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双管控全覆盖。推进“安心培训”平台建设,实行“上一付一”模式,使培训预收费监管一步到位;预判机构非正常关停风险,提前介入帮助对接消课,协调提前解约退租的校外培训机构免除违约金或退还剩余租金,及时挽回家长及企业损失。举办区教培行业人才转岗转业专场云聘会,推出岗位780余个,选聘部分优秀教培人员从事课后管理、非学科培训,开放事业编制教师、编外教师招聘通道,帮助教培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
余杭高级中学举行高三毕业典礼
四
队伍建设更富活力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6项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健全师德师风多元监督评价体系。挖掘宣传先进事迹,开辟“名师面对面”、抗疫先进事迹表彰通报专栏,提升教师队伍精气神。
加快教育人才招引。出台教育人才新政,面向全国名优教师推出“学在临平 有梦来临”招引计划。克服疫情影响,探索实施线上教师招引新模式,280余名省内外名优教师参加选聘,其中正高级、省特级教师40余人。完成高层次人才认定122人,其中市D类及以上7人。
加大名优教师培养。实施教师生涯全周期培养工程、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三名工程”、组建62个“三名工作室”,遴选首轮“三名工程”培养对象230名、学员525名。选派(含拟定)13人赴新疆、青海、四川、迪拜中国学校支教援教。
五
教育服务更显质效
抓好项目建设。学校项目快速推进,计划秋季投用的16个学校项目已全部完工,7个省市民生实事项目也已提前完成。计划新建18个项目,5个已开工,7个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6个处于方案设计阶段。杭高临平校区完成供地,移交市教育局。
优化工作机制。制定出台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专班并实体化运作,有序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主动对接部分高校及区内重点企业,联合打造数控、建筑、电商3个订单班,探索实施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新模式。出台重点企业核心员工子女入园、入学保障实施意见,保障企业核心员工子女入园、入学。
强化服务保障。抓实抓细招生稳定工作,发布招生预警、强化镇街协同、突出政策宣传,竭力压减教育信访。截至目前,全区教育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7.9%。打造“无疫校园”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全区57万师生员工及共同居住人员健康码查看、疫苗接种、核酸检测“一键通查”。加快师生疫苗接种,全区学生疫苗接种率达96%以上,教职工加强针接种率达90%以上。
征程万里,初心如磐。打响“学在临平”美好教育品牌,临平教育人始终坚持走在前列。矗立在新形势下,全区教育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以争创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为牵引,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 中国网 | 撰稿:吕波 | 责编:丁萨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