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 > 杭州 新闻详情 A- A+
杭州萧山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建设 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大图景
发布时间:2022-12-15 11:23:14    

  日前,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召开。会上,2021年度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区、市)名单出炉,萧山榜上有名。

  作为重要源起地,萧山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建设,锚定“两个先行”目标,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壮美画卷,正在萧然大地徐徐展开。

  从“盆景”到“风景”

  萧山从2018年起深化“千万工程”,计划投入区级财政资金近50亿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以环境整治的“减法”,实现未来发展的“加法”。眼下,干净整洁成为萧山农村的新常态,美丽漂亮渐成乡村的新风景。目前,全区已累计推进126个整治村、181个提升村和36个示范村建设,实现从“盆景”到“风景”的转变。

  景在村中、村融景中。走进梅林村,宽阔的梅林大道,圆顶欧式的工厂车间,齐整气派的民居依次入眼。除了“诗与远方”的意境,这里还有24小时乡村书房、触手可及的智慧生活、“1+4+1”的“大梅林”共富联合体……梅林村努力闯出自己的共同富裕特色。

  多年来,萧山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域推进乡村风貌提升,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和农村公厕综合整治全覆盖,打造“亦城亦乡”的乡村风貌形态,积极探索建设“无废村庄”“低碳村庄”,乡村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根本性变化。与此同时,不断加强乡村文化保护和古村落利用,打造出既拥有现代化设施又顺应乡村肌理,既融入现代文明又保有历史痕迹的美丽乡村。

  通过加强乡村治理,进一步明确导向、清晰路径、丰富功能,萧山区探索打造出了如临浦镇横一村、进化镇欢潭村等“产业植入+乡村特色”的“品牌综合体”,戴村镇佛山村、益农镇三围村等“村村联动+产村融合”的“组团共同体”,瓜沥镇梅林村等“乡村智治+民生优享”的“数智生命体”。

  成功打造“萧山本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支持引导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推进浦阳传化共富乡村示范点建设,谋划恒逸—四翔共富产业园;积极培育一批“80”“90”后的农创客、新创客,带动乡村振兴。

  可喜的是,萧山已连续4年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总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两位数增长。力争在年底,实现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下的村“清零”。

  打造未来乡村标杆

  近两年,萧山通过探索实践“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的迭代模式,打造未来乡村标杆典范,目前已累计启动19个省市级未来乡村建设。

  稻田里开出了小火车,养鸭池边建起咖啡馆,废弃农舍变身成为“多肉王国”……走进秋季的临浦镇横一村,处处彰显着活力。2018年该村集体收入只有39万元,随着各项文旅项目的建成,村集体收入已实现成倍增长。目前,横一村、梅林村、欢潭村、众联村、凤凰村已列入全省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名单。

  围绕“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新时代“千万工程”主线,萧山将以“领头雁、排头兵、先行者”之姿,致广大而尽精微,从现代社区建设这一微观载体入手,以精致、精准、落细、落实的“蒸小笼”模式,打造活力化、现代化、多元化的生活共同体,擘画“两个先行”的最大未来图景。

  活力代表未来,在萧山,越来越多像横一村这样的村庄在“变美”,实现 “强村”“富民”。萧山也正着力推动“发展型”体系向“共富型”体系跃升转变。通过产业链打造、强村公司组建和大项目落地,推动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落地见效。

  全要素托起美好生活愿景,激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多元拓展增收渠道,激活农民致富密码。发展“周末经济”,营造城乡“两栖生活”,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千亩农田成了网红打卡地、中医药文化融汇打造康养村舍、闲置农房改头换面变成精品民宿集群,棒球、越野、徒步等多元化产业链在萧山乡村兴起。

  推动未来乡村发展,离不开数字赋能。全区共划分全科网格2022个、微网格15656个,形成“区—镇—村—全科网格—微网格”的五级治理体系。以“一网统管”推动整体智治改革,开发推广“萧山·红领通”综合集成基层应用,推行“小脑+手脚”治理模式,推动乡村治理工程系统重塑、流程再造、减负提质。

  让美丽乡村不断彰显未来味、共富味、数字味。接下来,萧山将驰而不息厚植共富底蕴,久久为功深化未来内涵,为全省提供更多的“萧山样板、萧山经验”。 

来源: 中国网    | 撰稿:通讯员 韩柳青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