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十个学科的名师工作室,开展多形式指导活动近120场;项目组成员发表相关论文14篇,获得区级及以上奖项160余项;完成5所学校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并顺利通过专家认证……9月8日,在教师节庆祝活动上“晒出”了这样的“成绩单”。
这是教师节前夕,余杭仁和街道携手浙江外国语学院开展校地合作迎来一周年。“城乡教育的差距关键在师资队伍,我们通过与浙外的合作,不断提升仁和教育竞争力。”仁和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一年来,辖区4所中小学的60余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名师工作室培训,近600名老师在各类主题活动中受益。
邵艳红是浙江外国语教育学院的副教授,也是中学英语名师工作室的理论指导老师。“根据前期诊断,我们发现教研团队整体比较年轻,缺乏有影响力的带头人,老师的教学理念比较传统,注重零星知识点的落实,没有系统的教学理念。”邵艳红说。
为此,名师工作师团队重点聚焦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三方面的提升为中学英语教师团队开展指导。比如开设专题讲座,向老师输入权威的教学理念;针对课堂和教研两方面开展1对1专题指导;搭建专项平台,鼓励老师参加各类比赛,在实战中提升自己等。“通过理论讲座,让老师知道哪些是权威的教学理念,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多轮磨课,让老师在实践中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方法,让教育更贴近学生成长需求。”邵艳红说。
名师工作室的系统指导给老师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潘双是仁和中学的一名英语老师,也是名师工作室项目受益的一员。她说:“最大的感触就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原来课还可以这么上。”
潘双举了一个例子,以往她们英语听说课主要按照课本教材设计,教学环节流于形式,学生接受度不高。在导师的指导下,她们改变了这种教育方法,更注重学生听说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更有获得感。“以前我们很少接触到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导师的引领打开了我们的视野,对个人的成长帮助也很大。”潘双说。
一年来,街道和中心学校每月组织召开项目联席会议,加强项目过程管理;年底针对项目开展情况,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并确定下一年改进方向,确保合作开展“年年有成效,项项有进展”。此外,街道还联合仁和商会建立教育奋进基金,对项目开展过程中表现优异的仁和教师和浙外名师团队进行奖励,激励大家比学赶超。
活动现场,包括中学英语名师工作室在内的3个浙外名师团队,以及14名在合作项目中表现优秀的仁和教师被表彰。
来源: 中国网 | 撰稿:通讯员 朱淑玲 陈连孝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