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 > 杭州 新闻详情 A- A+
临平遇上天津杨柳青 开启跨越千里的非遗之旅
发布时间:2022-12-14 16:59:32    

   杭州临平,天津杨柳青,两地虽相隔千里,却因京杭大运河血脉相连。千年流淌的“动脉”,不仅带来了旖旎风光,还孕育了不尽相同的灿烂文化。近日,“爱上大运河 千年古镇行”大型融媒体行动第二站来到天津西青区杨柳青镇,开启跨越千里的非遗之旅。

  如何让非遗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从北至南,运河沿线地区纷纷探索新的路径,让古代文化绽放新的光芒。

  创新带来生机。杨柳青民俗馆内,陈列着大量文创产品。手机壳、书签……中国经典、津门名片,以这样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300多个种类的文创产品,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的完美融合。

  小镇的建设,为杨柳青的非遗发展赋能,临平则通过多样的文化载体,彰显非遗魅力。

  大运河临平段列入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河道总长约40公里,沿线文化古迹众多,孕育了元帅庙会、蚕丝织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大运河古镇而言,活化非遗,不仅是传承弘扬与创新,也是活化消费,致力共富。临平通过场馆建设、活动举办、人才培养等,不遗余力将传统非遗与现代都市生活深度融合,为千年古镇注入鲜活力量。

  在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背景下,临平相继开展了文化基因解码工作、二十四节气游系列品牌活动、非遗项目存续和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的评估工作,完善非遗数据库建设。选址在玉架山遗址公园、占地3000平方米的非遗馆,将在年内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建成。

  借助大运河旅游资源的开发,临平还进一步推动大运河非遗的活化发展,通过开拓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策划非遗集市、培育非遗夜间演艺活动、开发非遗文创等,为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从明朝永乐年间杨柳青镇出现第一家年画馆开始,杨柳青木版年画至今已有超过500年的历史。杨柳青木版年画与运河的兴盛同频共振。经济发展,商业繁荣,交通发达,让杨柳青木版年画深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借助大运河之利,杨柳青年画销往全国各地,家喻户晓。

  与杨柳青木版年画相似,大运河临平段上的皮影戏,是发源于北方的民间艺术。它的出现,也得益于流淌的运河。而较于天津,居南的临平亦柔亦刚,既有南方的温婉,又透漏着北方的豪情。“南宋建都杭州时,皮影也被带到了这里。”河西埭皮影戏剧团领头人柴小英,将村里的皮影戏历史娓娓道来。

  除了“旱路往来”,皮影戏的传播还有“水路舟楫”。运河码头,商旅往来繁华,为皮影艺术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运河上往来的船只,成为皮影戏南下北上的重要载体。

  无论是天津西青抑或临平,都是大运河沿岸文化的一个缩影。新时代的创新精神,让古老的文化重获新生。

来源: 中国网    | 撰稿:通讯员 杨莉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