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 > 杭州 新闻详情 A- A+
打造具有余杭特色的“共富工坊” 走实乡村振兴“共富路”
发布时间:2022-12-14 16:37:43    

   为帮助农民就近就地灵活就业,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和低收入群体收入,杭州余杭区委组织部突出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实质作用,通过深化村企党组织结对共建,培养新型农业人才队伍、拓展全产业链增值增效空间,打造具有余杭特色的“共富工坊”,走实乡村振兴“共富路”。

  老农民有了新技能,共筑“稻梦空间”

  “村里来了职业经理人,让我们种上了优质稻,还提高了收购价。”种粮大户姚凤贤爽朗地说。如今,一个又一个的规划在余杭区余杭街道永安村落地,村民们的腰包逐渐鼓起来了。

  截至目前,永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73万提升至315万,实现三连翻;村民人均收入由4.2万提升至5.7万;核心区块水稻亩均产值由2000元提升至6000元左右。

  余杭街道党工委联合10家头部企业,与苕溪以北8个村成立稻香联合体,建立“聚耀禹航”乡村振兴党建联盟,打造“禹上稻乡”品牌,推出“余杭民俗游、苕溪逍遥游、禹上寻宝游、稻乡田趣游”等旅游项目。

  为了让“老农民”不掉队,“禹上稻乡”扶持培养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实践操盘手、技艺大师等人才,做优新型农业人才队伍,通过农旅融合发展的方式建设“共富工坊”。截至目前,带动8个村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00余人,促进集体经济增收600余万元,旅游人数增加5万人次。

  精准对接需求,用活“人力资源”

  哪里企业需要用工?附近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多少?

  今年疫情反复,导致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外出,在家门口就业成为了最佳选择。余杭区瓶窑镇凤都村工作人员通过数智平台失业信息推送,得知村民雷春香闲赋在家,便根据其就业意向将资料纳入就业信息库,数智平台结合她10年车间熟练工的工作经验自动匹配了杭州一家汽车配件公司,为其解决了“家门口”就业问题。雷春香说:“幸亏有村里帮忙推荐工作,现在月收入有4000多块,帮助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

  与此同时,瓶窑镇凤都村党委创新开展村企合作模式,盘活村级闲置土地或经营情况较差的土地资源,将这些集体土地开发为凤都工业区企业的生产车间。通过构建“3+2+1”共富模式,动态更新村集体闲置资源、企业发展需求、农村闲散劳动力三张协同清单,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企业招工岗位”双向需求信息库,利用1个数智平台向村民精准推送招工以及技能培训信息,有效解决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和企业用工难题。

  据统计,凤都村今年累计帮助20余家微小企业招募专业人才超50余名,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人均年收入超过5.6万元。

  壮大产业优势,走出“共富路”

  径山茶、紫荆竹笛、鸬鸟蜜梨……如何为余杭特色产业赋能,打造农业特色品牌,走出一条凝聚特色产业、山水乡愁、文化创意的乡村振兴共富路是余杭不懈的探索。

  7月20日,在浙江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万户农家旅游致富计划启动仪式上,余杭径山镇径山村的《“径灵子”带你游径山 禅村喫茶去》被列入浙江省首批乡村旅游促进共同富裕案例名单,成为杭州此次唯一入选案例。

  径山村党总支部通过与相关集团党委开展结对共建,以“径灵子”IP为代言,结合禅茶文化,围绕植茶、制茶、售茶、品茶、研茶、说茶等延伸产业链,致力形成产、学、研、旅的多维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赋能、为共同富裕助力,已助力村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预计今后每年可以增收45万元。

  “如今,新研发的径山红茶、桔柚茶、团茶、抹茶等新产品完善了径山茶产品体系,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香饽饽’。”径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此之外,余杭区中泰街道从苦竹资源产出、产品加工制作、演奏人才培养、开发相关文化创意衍生产品等入手,拉长竹笛文化产业链,形成中泰绿色品牌效应。余杭区鸬鸟镇党委联合该区交通集团及6个行政村成立鸬鸟乡村产业运营有限公司,打造“鳌梨给”“梨小六”“小梨君”等旅游IP和文创产品,扩大鸬鸟蜜梨品牌效应,目前已带动剩余劳动力就业120人,合作企业、农户营收超两千万元。

  接下来,余杭区将不断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打造“共富工坊”示范基地,创新农村居民就业模式、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帮助村民在家门口稳定增收,争当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排头兵。

来源: 中国网    | 撰稿:通讯员 窦瀚洋 王俞彬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