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 > 杭州 新闻详情 A- A+
余杭:多元化生态补偿促进富美共赢
发布时间:2022-12-14 16:27:05    

   走进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青山村,竹林茂密,绿水清澈;龙坞水库附近风景秀美,生机盎然。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余杭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

  余杭区以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及重要水源地、生态保护区为生态补偿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因地制宜选择补偿模式,探索挖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以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生态美”促“共同富”。

  水源保护补偿助推富村惠农

  余杭区青山村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20世纪80年代起,毛竹加工厂在竹林中大量使用化肥和除草剂,造成附近水库氮磷超标和面源污染。

  2014年,青山村建立“善水基金”信托,吸引和发展绿色产业、建立自然教育基地、引导多方参与水源地保护并分享收益,实现生态环境改善、村民环境意识提升、乡村绿色发展等多重目标。

  除了建立“善水基金”信托,余杭区还先后建立东苕溪流域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资金1000万元/年,闲林水库水源保护生态补偿资金500万元/年等饮用水水源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余杭区每年对水源保护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拨付相应的生态补偿资金。

  固废处置补偿推动共同富裕

  作为国内首个破解“邻避效应”的九峰生活垃圾处置项目落户地,杭州市为中泰街道下达了1000亩土地空间指标,对周边区(县)给予每吨75元的垃圾异地处置补贴,余杭区也相继出台了《余杭区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环境改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并建立“居民随时监督”模式。营运至今,中泰街道已收到补偿资金2.8亿元,先后实施交通、饮水、文体等148个民生实事工程。

  为打造特色“无废”城市样板,余杭区积极探索固废领域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固废无害化处置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提高固废类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

  针对污泥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余杭区积极与德清县政府对接,签署《环境互保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设施共享、环境共保的“污泥生态补偿”模式,由德清中能接收余杭区一般污泥,余杭区政府支付生态补偿资金,用于德清中能所在地雷甸镇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共同促进两地发展。

  区域补偿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余杭的瓶窑镇、径山镇、黄湖镇、鸬鸟镇、百丈镇,统称西部五镇,是余杭区保育山地丘陵生态、涵养水源之地。

  据了解,这一区域自2009年起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020年进一步修改完善,出台《关于完善大径山生态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采取“一般性转移支付与专项性转移支付”相结合方式,每年按工作绩效进行生态补偿,并将考核结果与镇年度综合考评、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和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挂钩。2009年以来,累计转移支付8.85亿元,补助生态项目资金15余亿元,补助资金按10%的比例逐年递增。

  径山镇径山村党总支书记俞荣华说:“前两年村里用生态保护补偿的拨付资金进行封山育林,还组建了护林、巡河等多支生态环境保护队伍,促进了村庄生态环境的提升。”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余杭实现了以“生态美”促“共同富”,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构建了绿水青山孕育生态产业、生态产业带动强村富民、强村富民反哺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来源: 中国网    | 撰稿:周兆木 钟兆盈 夏嫣 刘子璐 徐雯    | 责编:卢桥辉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