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原创话剧《京报》,表现了怎样的邵飘萍?
发布时间 | 2024-07-03 10:39:22    

  编者按:6月18日至19日, 以邵飘萍为原型的原创话剧《京报》,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完成了首轮4场演出,观众如云,好评如潮。

  邵飘萍,浙江东阳人。作为中国现代新闻业先驱,他被誉为“新闻全才”。1918年10月,邵飘萍创办《京报》,后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秘密党员。1926年4月26日,传奇报人、革命志士邵飘萍被奉系军阀杀害。

  邵澄是邵飘萍嫡孙。作为烈士后人,他有幸担任了该剧顾问。近日,邵澄专门给潮新闻撰文,详细讲述了这部话剧创作过程中一些台前幕后的故事及他心目中的祖父邵飘萍。

1808312337457061888_720px.jpg

  原创话剧《京报》剧照

  悉心排练、精心打磨,剧组这样闯关

  今年4月10日,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精心策划的原创话剧《京报》,在京报馆旧址暨邵飘萍故居举行了演出团队建组与剧本研讨会。这,标志着该剧正式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

1808312337457061890_720px.png

  剧组在邵飘萍故居合影(后排左五为邵澄)

  创作过程中,为了让演出团队更加全面了解《京报》以及创始人邵飘萍烈士的生平事迹,4月26日,在祖父邵飘萍烈士被难98周年纪念日,剧组再一次来到京报馆旧址暨邵飘萍故居,在故居庭院邵飘萍烈士铜像前举行了悼念仪式。我带领他们参观了京报馆旧址和邵飘萍故居,并且向大家介绍了当年祖父、祖母在此工作、生活和祖父被捕、牺牲的情况。

1808312337457061892_720px.png  

  剧组向邵飘萍烈士铜像献花

  京报馆二楼编辑部会议室,当年曾是祖父主持一些重要新闻稿件研讨的场所。为了让大家更加完整了解邵飘萍,特别是祖父来到北京创办《京报》前的一些经历。就在这间会议室,我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祖父的身世,以及怹童年和学生时代、主持《汉民日报》时期、第一次流亡日本的情况,并就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和充分交流。

1808312337457061894_720px.png

  与演出团队进行充分交流

  今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105周年纪念日。就在这天,原创话剧《京报》在京报馆旧址暨邵飘萍故居举行了隆重的媒体见面会。西城区相关部门的领导和首都各主要新闻单位出席。

  期间,演出团队表演了话剧《京报》片段 —— 五四运动。沉浸式的表演和演员们饱满的精神风貌,让大家对演出获得成功更加坚定了信心。

  媒体见面会后,整个的演出准备工作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剧组随即进驻了国家话剧院排练厅,投入到紧张的排练工作。

  本剧的一大特(难)点,就是台词多,尤其涉及到文言文、白话文等,对演员的功力是一大考验。这里,我要特别提及制作本剧最为关键的舞台布景,即《京报》办公楼的舞美设计。主创团队本着尊重历史、力争还原其历史原貌的初衷,做了一个设计。

  但于我而言,认真研究了有祖父手书题词的京报馆老照片,对比目前已经修复的京报馆办公楼的样貌后,我提出了4个需要增加并完善之处,得到了总导演的支持。其中在查找京报馆“出版物标记”有关资料过程中虽经历了一番周折,但最终还是得以实现了。

1808312337457061896_720px.png

  布景·京报馆办公楼

  除此之外,新制作的京报馆办公楼,完善了英文标识和报馆大门上方祖父手书等内容。我们认为,新制作的京报馆办公楼在舞台灯光辉映下,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大大提高了整体演出效果。

  这一阶段,剧组全体成员,克服了诸多困难,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大家团结一致,发扬“一棵菜”精神,排演质量不断得以提高。

  6月7日晚,原创话剧《京报》进行了审核演出,各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观演,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和建议。此次活动进行至午夜才结束。

  此时,距离正式演出时间还有10天,整个演出团队进入了演出前的冲刺阶段。

  首场演出,把观众带回激情燃烧的觉醒年代

  6月18日下午,原创话剧《京报》首场演出,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如期开幕。随着剧场灯光渐暗、舞台大幕徐徐开启和背景音乐响起,仿佛一下子把现场观众带回上世纪初那激情燃烧的觉醒年代。

  1916年6月,刚刚结束了在日本近两年半流亡生活的祖父受《申报》社长史量才之聘,任《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是年,祖父年近而立。经过三年主持《汉民日报》的实践和“逮捕三次,下狱九月”的磨难以及赴日深造学习,参加护国讨袁斗争的历练,可谓年富力强。当年7月底,祖父从沪宁站出发,赴京上任,开启了其职业生涯新的里程。

  原创话剧《京报》就是以这段历史为切入点,再现了上世纪初,邵飘萍以及他所创办的《京报》,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政体混乱和昏暗”的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如何宣传进步思想,唤醒民众,以笔为刃,与帝国主义、封建官僚、反动军阀进行的殊死较量,直至以身殉报,英勇牺牲的战斗历程。

  贯穿这一主线,结合在中国所发生的一些和京报(邵飘萍)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如:首创中国人自办的通信社、创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与毛泽东相识相交、五四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声援党所领导的工人运动、以身殉报,壮烈牺牲、汤修慧继承夫志重振《京报》等,进行了重点渲染和艺术加工。

1808312337457061900_720px.png

  原创话剧《京报》剧照

  整场演出可谓衔接连贯,高潮迭起。演员们充满激情的表演,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尤其是演到五四运动前的“五三晚会”一幕时,祖父富有战斗性、号召力的声声疾呼,强烈震撼着每一位与会者的心灵,并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大家情绪更为激昂,愤慨至极。祖父的演讲,不仅将会议推向高潮,会场气氛凄凉悲壮。祖父的演讲,更是为五四大游行吹响了集结的号角。

  我的祖父,不愧为五四运动的发轫者。

  如今,在105年后的今天,通过我们文艺工作者的激情演绎,结合沉浸式的表演方式,让现场的观众同样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话剧在汤修慧带领全体演员高声朗诵其亲撰的《京报二次复活宣言》中结束。这一幕,将剧场氛围再次推向高潮,大幕在热烈掌声中徐徐落下。演出,获得圆满成功!

  《京报》辉煌,永远载入史册

  1918年10月至1937年7月,《京报》走完了它历时十九年不凡的风雨历程。但是我的祖父母邵飘萍、汤修慧这对报界伉俪以及怹们所创办的《京报》,却在中国新闻(报)业和新闻学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一笔不可磨灭的印记,将永远载入史册。

  正如《京报》继任社长,先祖母汤修慧所言:“盖公以旷代之才,报始终贯彻革命之素志,百折不挠,以至厄于暴力,公虽死而精神不死。飘萍一生为报,死亦为报,乌呼!可谓一代报人矣!”

1808312337457061900_720px.png

  演出结束后全体演员向观众谢幕

  原创话剧《京报》成功上演,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响和普遍关注。据剧组负责宣传统筹同志提供的信息,话剧演出前后,人民网、央广网、中国新闻网等中央媒体,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广播电视台、浙报集团潮新闻等地方媒体合力报道,新闻网站+报纸+电视台+客户端,多渠道多端口全媒体进行了传播。

  远在千里之外,祖父邵飘萍家乡浙江金华、东阳的朋友们闻信后,纷纷收看了首场演出的网络直播。东阳市飘萍小学,还立即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收看。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来自祖父家乡浙报集团潮新闻客户端的记者老师,在话剧首演当天,就早早赶到剧场,展开了紧张的现场采访工作。第二天,潮新闻就推出了一篇深度报道《98年前,这个浙江人的牺牲为何震惊北京?》,全网传播量50万+。

1808312337457061902_720px.png

  邵飘萍、汤修慧

  原创话剧《京报》这一红色题材的舞台剧,能在北京受到广大观众如此欢迎,我想,此时此刻,先祖父、先祖母若有在天之灵,他们一定也会倍感欣慰的。(本文图片,均由邵澄提供)

来源:潮新闻    | 撰稿:邵澄    | 责编:张逸彬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