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伟事达小组:马来西亚华人经济地位为何如此超前?
发布时间 | 2024-06-28 16:43:22    

2024年5月31日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50年来,两国双边贸易额增长了950多倍。

中国连续15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马来西亚则是中国在东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国。

在《福布斯》杂志发布的2024年马来西亚富豪榜中,华人包揽了前五名,其中首富郭鹤年先生的身家达115亿美元。

马来西亚扼守马六甲海峡,是东亚与南亚的交汇点,而东亚、南亚、东南亚的人口总数共42亿,占据全球人口的一半。因为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马来西亚吸引着众多计划出海的中国企业家的目光。

因此,“老椅子夜话”直播间邀请到了马来西亚伟事达小组VCE-40组组员Score EPCC创始人叶壯盛先生,探讨中国企业出海马来西亚的问题。

华人为何在马来西亚取得巨大经济地位

早在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期,华人就逐渐在马六甲地区形成聚落定居。而华人迁往马来西亚各地则从晚清开始,当时的欧洲殖民者在马来西亚开发锡矿、树胶,需要大批劳工,于是很多华人劳工就被贩卖到马来西亚,民间俗称“卖猪仔”。

背井离乡的华人劳工遭尽屈辱与磨难,也由此萌发了强烈的奋斗精神。他们在马来西亚扎根繁衍、艰辛求生,但却发自内心与祖国产生情感连接。

马来西亚本地土著有土地可以耕种,生活压力不大。而外来华人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将眼光转向了商业、服务业和制造业。在吃苦耐劳的性格和民族智慧的加持下,马来西亚华人的经商能力表现非凡。

伟事达小组组员叶壯盛认为,每一个华人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加持,能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经验和故事中,找到很多案例和方法去参考,与其他种族相比,华人经商的智慧就像“开了挂一样”。

马来西亚有从小学到中学的完整华文教育体系。虽然政府对于华文教育并不十分支持,但华人团体一直坚持中华文化,积极向华校募捐,因此华文教育也在挑战中坚韧地发展。

叶壯盛说:“可能因为离开了自己的根,所以华人在这边就更想把这些东西尽量保留。”通过华人社团、华文教育、华文报刊,马来西亚的中华文化得到了很好地传承。

叶壯盛提到,马来西亚大概有30%的华人中文比较差。因为早年在英国殖民文化的影响下,很多人认为英语比较通行,各个方面都有优势,因此从小就选择英文学习,没有学中文。

现在却相反,随着中国的崛起,中文在马来西亚工商业界变得越来越重要,之前放弃了中文学习的人,如今连找工作都失去优势。

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教授也在《这就是中国》节目中说:“华文之春”必将到来。

一个马来西亚企业家眼中的中国

伟事达小组组员叶壯盛的合伙人是中国人,公司也有200多名中国籍员工,但作为一位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他认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是非常强的,也特别卷。如果他们对某个行业有兴趣的话,会直接过来跟当地企业家谈。如果谈不妥的话,他们马上就找你的竞争对手谈。”

叶壯盛表示,中国的迭代速度很快,包括人才、科技、企业、市场。“中国的发展太快了,迭代太快了,好多人都没反应过来就落后了。反过来我们看马来西亚这边的企业,今天与十年前看不到明显的区别。”

在叶壯盛看来,中国企业家有做全世界生意的雄心壮志,愿意为一时的失败买单,能把亏钱当作交学费,失败了仍然有毅力东山再起。“中国的企业很勇敢,我们这边比较保守,要把问题解决到差不多才肯动。本地企业可能没有这种抱负,不会说我要做最好的、我要做榜首。”

同时,叶壯盛也坦言,20年前马来西亚企业的管理比中国企业强,但今天中国企业的管理比马来西亚强多了,中国企业的技术迭代和管理迭代非常快。

以他从事的工程行业来说,20年前马来西亚的安全生产标准远高于中国,当时中国还没什么安全生产的概念,但现在中国工程企业的安全标准比马来西亚企业高多了。

说起曾经来中国的经历,叶壯盛提到,当时还没有网上购票,人们需要在车站排队购票。如今,中国早已实现指尖购票,不用再取纸质票,刷身份证即可进站。而在马来西亚,人工售票窗口依然排着长队。

叶壯盛还认为,中国的国家体制优势强大。“中国的官员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人,能力肯定是摆在官员选拔的首位。马来西亚这边可能靠关系,拿到选票就能当部长,常常是不懂行的人坐在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马来西亚怎么会有竞争力?” 叶壯盛认为,中国政府是积极有为的,想为人民交出成绩单。而马来西亚政府没有太大的指标压力,反腐工作也远不如中国严格。

叶壯盛说道:“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比中国有更明显的向上的趋势。马来西亚不上不下,不是太好,也不是太差。之前爬过高峰的那些欧美国家,在走下坡路了。”

对中国企业出海马来西亚的建议

关于中国企业出海东南亚,应该选择哪个国家作为桥头堡,叶壯盛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出海首站来马来西亚并不是最佳选择,其他东盟国家,如越南更为合适。

但对于服务业来说马来西亚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语言优势,全世界人口最大国家的语种都是马来西亚的日常用语,因为马来西亚三大族群分别是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商业语言又以英文为主,所以很多马来华人都会讲中文、英文、马来语(与印尼语同源)、泰米尔文(印度的主流语言),甚至粤语、闽南语也会说。

对于高科技产业,马来西亚有很多优惠政策支持。伟事达小组组员叶壯盛提到,最近很多大的芯片公司进入马来西亚,主要是做封装,由国外大厂自己投资,也建立了很多数据中心。

很多欧美的高端技术人才、高管都比较喜欢马来西亚,因为英文普及率高,同时在法治建设方面,马来西亚在东南亚仅次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在城市规划、基础建设方面也较为完善。此外,马来西亚房价低,文化、食物多元化,生活方面较舒适。

但中国企业来马来西亚需要关注的是,马来西亚属于英美法系国家,因历史上长期受到殖民政策的影响,其法律制度大致沿袭自英国,司法机关推崇人权,站在弱势群体一边。如果员工和公司产生劳动或法律纠纷,吃亏的往往是公司一方。

在聘用马来西亚本地人的时候需要注意,因为他们生活条件相对较好,所以对于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不感兴趣。

伟事达小组最后还聊到,马来西亚干活的人少,这与中国的情况是大相径庭的,辞退员工之后不一定马上就有人来。

所以在马来西亚,公司甚至需要“求着员工干活”,如果把马来西亚作为出海首站,需要做好相应的心理预期。

(推广)

来源:东方网    | 撰稿:辛文    | 责编:谷晟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