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绿联科技冲刺IPO,展现中国3C品牌实力
发布时间 | 2024-06-07 16:32:31    

绿联科技股这家以充电线起家的公司,经过13年的发展,终于走到了IPO的大门前。

绿联科技的成功故事,源自于一位来自福建莆田的80后外贸员张清森。2009年,他毅然辞职创业,从为国外客户代工生产数据线开始,逐步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并将业务范畴扩展至手机、电脑配件以及智能设备等多个领域。如今,绿联科技的年销售额已达到30亿,更在2021年获得了高瓴资本两轮累计5亿的融资。

事实上,像张清森这样的创业者并不在少数。在中国智能电子行业的初创时期,大量的3C配件代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产品,却借着跨境电商的东风,销往世界各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奇迹。

绿联科技的起点,就是一根充电线

2007年,张清森大学毕业后,他来到深圳,进入一家港资企业从事外贸工作。当时,电子外贸在深圳正掀起一股热潮,张清森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他召集了同样从事外贸行业的陈俊灵和其他几位好友,在深圳华强北开启了他们的创业之旅。

最初,张清森团队利用公模为国外客户代工生产数据线,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充电线。在那个时候,数据线生产商通常都是按照国外市场的1.8米标准来制作,但张清森发现国内市场对于不同长度的数据线有着多样化的需求。他看到了这一市场先机,于是推出了0.5米、1米、1.5米、2米、3米、5米等不同长度的数据线。凭借着对产品的不断创新和拓展,这家新兴公司在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

然而,在华强北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代工厂已经陷入了红海竞争,“山寨”电子产品泛滥。在价格战的漩涡中,许多没有品牌的小企业苦苦挣扎。一次被迫降价让张清森意识到,压缩产品利润空间并非长久之计。于是,他决定跳出无休止的价格战,创立自己的品牌。

2011年,公司成功从代工厂转型为品牌商,“绿联”品牌由此诞生。此后,绿联开始自主研发和销售手机周边硬件产品。用张清森的话来说,就是“用五星级酒店的实力去开沙县小吃”。

2012年被称为中国智能手机元年,张清森带领绿联进军线上销售渠道。正值电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绿联迅速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品牌。仅用了一年时间,其营业额就突破了6000万,在3C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

2014年,深圳成为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城市,相关业务迅猛发展。张清森再次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红利期。这一年,绿联科技通过了苹果的MFi认证,并开始全面布局海外市场,入驻亚马逊多个国际站点、阿里速卖通、ebay等多个跨境平台。

随后,公司的业务范围逐渐扩展。从一根数据线延伸到手机、电脑周边产品,接着陆续推出智能硬件、穿戴设备、Type C系列等各式新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占据了一席之地。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绿联的产品已经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超过30亿。张清森几乎完美地把握住了3C产品和电商行业的所有发展机遇。

华强北这个人才汇聚的地方,从来都不缺乏奇迹。2022年5月,绿联科技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了招股书,意味着那个曾经代工生产数据线的年轻人,已经走到了IPO的门前。

如今,绿联科技的年销售额已达30多亿,并正式宣布由科技领域的知名UP主何同学担任品牌代言人。同时,公司在2021年成功获得了高瓴资本两轮累计5亿的融资。

绿联科技的业务版图远比人们想象的更加庞大

根据招股书,绿联科技主要从事3C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产品主要涵盖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存储类五大系列。其中,以扩展坞、集线器、网卡、网络数据线、键鼠等为主的传输类产品是公司业务规模最大的产品类别。

2019至2021年,以及2022年前6个月,绿联科技的营收分别为20.45亿元、27.38亿元、34.46亿元和18.03亿元。其中,作为业务占比最大的传输类产品,报告期内营收分别为7.36亿元、10.05亿元、12.35亿元和6.38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36.05%、36.79%、35.93%和35.47%。

报告期内,绿联科技的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3.06亿元、3.05亿元和1.297亿元,2019至2021年的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9.80%。但也可以看到,公司在2021年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招股书解释为员工人数增长、部分岗位薪酬水平提升、采购材料成本上涨和研发投入增加。

此外,绿联在国内外市场的分部较为均匀。其中境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3.49%、47.38%和 46.09%,美国市场为公司重要的境外收入市场之一,亚马逊是绿联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营收占比超30%。

据招股书显示,绿联科技近半收入都来自于海外市场,这并不是个例。近10年来,3C配件一直都是跨境卖家的主要品类,这些毫不起眼的小物件筑起了消费电子出海的城墙。特别是2010年前后,随着iPhone系列产品在全球掀起智能电子风潮,3C配件的代工生产也在深圳华强北悄悄生根。数据线、充电器、钢化膜、移动电源等一系列手机电脑的小配件兴起,像张清森一样的创业者站在了时代风口。

绿联科技冲刺IPO,不仅是对张清森和他的团队多年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中国3C配件行业的一次重要鼓舞。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业,却孕育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巨头。他们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不断创新的产品力和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将中国制造的3C配件产品销往全球各地,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商业奇迹。

(推广)

来源:东方网    | 撰稿:绿联科技    | 责编:谷晟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