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蓄能新质生产力 助推浙江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 2024-04-22 11:23:28    

  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近年来,浙江因地制宜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以新技术激发新活力,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努力推动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从“1到10”的产业化突破、从“10到1000”的全链条突破,通过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用新产业布局新未来,蓄能新质生产力,助推浙江高质量发展。

  以创新驱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优化新质生产力结构

  浙江聚焦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加快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发展,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强高能级科创平台,打造原创性科技成果,以钉钉子的精神,做好创新深化这篇大文章,将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根本考核依据,逐步淘汰低成本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积极响应国内外市场所需,牢牢抓住“人工智能+”的时代机遇,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不断优化新质生产力结构,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 加快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发展。位于杭州五常街道的湖畔实验室是浙江省唯一一家由民营企业承建的省级实验室,由阿里巴巴达摩院牵头建设。2023年8月,湖畔实验室宣布免费开放100件AI专利许可,覆盖了图像技术、视频技术、3D视觉等诸多AI技术领域,这是我国人工智能规模最大一次专利开放行动,也是浙江在新质生产力大胆实践与探索。随着湖畔实验室、之江实验室、浙大超重力大科学装置等科技重器的相继发力,浙江正在蓄能更广泛的新质生产力,承载更高要求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

  以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畅通,优化新型生产关系

  教育是国之大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三者能否有效融合发展直接关系到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更直接影响到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新型生产关系的优化需要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浙江联动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建设。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协同育人平台;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以及科技评价体系,整合政府、市场、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通过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和高素养劳动者队伍“三支队伍”的不断壮大,来进一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畅通,加快破解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的资源要素缺乏、发展动能减弱、发展空间受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以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助推浙江高质量发展

  浙江将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作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开创了先免费使用后付费转化的方式,降低了科技成果的转化风险,大大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高校科研院所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生产力的酝酿地,也是科技创新突破的重要策源地,更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位于杭州临平区的算力小镇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计算等高端业态的高能级产业创新综合服务体,以算力产业为主攻方向,积极发挥政府、企业、高校在成果转化不同环节中的作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人工智能发展中抢占先机。浙江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校(院)企的协同创新,以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为目标的联合创新,逐步形成创新合力,最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进一步助推浙江高质量发展。(中国计量大学“一带一路”区域与标准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 王嘉珏 )

来源:中国网    | 撰稿:王嘉珏    | 责编:张逸彬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