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由浙江省民宗委机关党委、省民族宗教研究服务中心与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新疆驻浙江工作组党委牵头组织的“之江同心·石榴红”疆浙党建联建活动在省民宗委“同心之家·浙江省民族宗教和谐园”举行。
活动中,全体与会党员参观了同心之家·和谐园。通过展示的图文、影像的演播、陈列的实物,沉浸式体验学习了浙江省民族工作发展的历程,对浙江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讲好民族团结好故事的先行做法有了深入的了解。
浙江省民宗委机关党委魏永欣在致辞中表示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推进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大胆创新工作方式和载体,以“一根主线,一个窗口,一种机制”的做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要全力推动各族群众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捐赠仪式上,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桐庐县民政局、余杭区百丈镇分别向“同心之家·民族宗教和谐园”捐赠了浙江省畲族刺绣非遗传承人蓝瑞桃制作的绣品“浙里石榴红”、杭州市非遗传承人华金娟制作的剪纸作品“潇洒桐庐郡”和浙江省土布纺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郑芬兰和余杭区百丈镇溪口村村民胡兰锑手工制作的织竹“桃花鱼灯”。桐庐县民政局局长雷启迪表示“非物质文化手工技艺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和实践者,他们最值得尊重,我们今天把非遗作品捐赠到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在党建+宣讲环节,省民宗委机关党委魏永欣分享了微党课《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的民族工作足迹》;新疆驻浙嘉兴平湖市党支部书记李继臣用大量案例讲述了这些年新疆驻浙党支部如何协助新疆务工群众融入到浙江生活与工作,两地群众同心连接在浙里的感人故事;桐庐县民政局局长雷启迪通过两个真实的母爱故事讲述家国情怀与志向是中华儿女安身立命之基石;浙大城市学院信电学院教师贡觉次仁带来宣讲《浙那一家亲,共话民族情》,讲述自己从西藏那曲到浙江求学,再从浙江到那曲服务家乡的历程;上城区紫阳街道上羊市街社区党委代表、入党积极分子顾臣文通过自身经历分享对当代亲子关系的深入思考,赞颂伟大的母爱;传梭博物馆的馆长郑芬兰带来《从23年前布依族奶奶的一把梭说起》的宣讲,2002年至今,她在全国各地寻找了两万三千多把梭子,并在余杭区百丈镇建立了传梭博物馆,弘扬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
通过此次党建联建活动,全体党员感受到思想的洗礼和升华,进一步激励了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来源:中国网 | 撰稿:辛文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