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今年首场大范围较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进入最强时段。
3月25日,浙江天气上演大变脸剧情:上午还艳阳高照,午后起就雷暴大风甚至下冰雹。
本轮强对流天气为何来势汹汹,浙江哪个地方强对流最为激烈?
浙江多地雷暴大风红色预警
昨天午后开始,一大波降水云团从西至东直压浙江,如一条长龙盘旋在浙江的半壁江山,部分地区出现了雷雨大风、短时暴雨、冰雹强对流天气。
截止下午18点30分,全省共发布密密匝匝152条气象预警。淳安、武义、新昌、天台发布了雷暴大风红色预警,这是雷暴大风的最高级别预警。
“4点前后的雷达回波一片狰狞,局地红到发紫,且还在由西北向东南逐步铺开。”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下班晚高峰,多地天气状况非常糟糕,大家如遇雷雨大风,一定在室内躲避,等风雨过后再出门,安全第一!
除了比比皆是的强对流天气,昨天的气温同样怒刷存在感。最高气温浙北北部地区18——22℃,浙中南地区全都攀上了“3”字头,今年首个高温日在文成产生,最高35.2℃,一举夺魁。
昨天午后,衢州为何强对流最激烈
本轮强对流天气为何如此凶猛?
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表示,随着下午冷空气的强势入场,冷、暖气流展开一场激烈交锋,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迸发出大量不稳定能量,强对流天气因此一触即发。
“究其原因是近几天浙江气温高,湿度大,不稳定能量充沛,今天冷空气影响到的地方,就激发了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甚至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事实上,春姑娘向来泼辣,由于冷暖气流活跃,强对流天气频发。而冰雹就是其中一种突发性极强的灾害性天气。
毛燕军进一步解释,冰雹又叫“雹”或“雪弹子”,是一种天气现象,常发生在夏季或春夏之交,是从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固态降水。气象规范中,只有直径达到5毫米以上的固态降水,才能称为冰雹。
冰雹形成时,云内应有强烈的上升气流,而春夏季容易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冬季强对流天气较少,空气干燥,不易形成积雨云,因此冰雹多产生于春夏季。
“冰雹直径有大有小,一般在2cm左右,大的有超过10cm的。”当它从高空落到地面时,差不多等于从几十层楼高的地方将一个冰块砸向地面,所以威力巨大。
据浙江省气象台11时——14时的天气通报显示,衢州局部地区出现冰雹,像金华婺城区下的冰雹如鹌鹑蛋大小。
为何下午,衢州地区强对流最激烈,最早下起冰雹?
“因为这次的对流云团从西往东移动,最先影响到浙西衢州,当时正值中午前后,气温较高,加上地形配合,因此气流上升运动强烈,激发了冰雹等局地强对流天气。”
来源:潮新闻 | 撰稿:方力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