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之期,再绘新景丨乡村振兴赴福建闽清支队实践纪实
信阳日报 2024-02-29 14:31:21

2024年1月22日至1月31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福建闽清支队在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开展了为期十天的乡村振兴实践工作。在寒冷的天气里,支队成员们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展现出了青春的活力和创造力,为促进当地文旅产业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多元队伍 共筑乡村梦想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站建站于2018年5月,至今已经五年有余。五年来,几乎每一批来到闽清的实践支队都以调研+设计相结合的形式,给工作站留下了丰厚的实践成果。因此,本次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福建闽清实践支队即以“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站的五年足迹”为调研课题,支队队员在实践中驻扎站内,依靠人物访谈和资料整理,感受闽清支队是如何既往开来,久久为功,在传承和发展中逐渐确立自己的特色和实践模式的。

本次支队由15名成员组成,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队员们专业背景涵盖建筑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工程、管理学等领域,形成了专业化、多元化的团队。他们既有研究生也有本科生,相互协作,为本次实践增添了丰富的思维和经验。

设计创新 赋能品牌营销

在本次实践中,支队设计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设计工作,旨在助力闽清县特色文旅产业的发展。他们打造了“闽水清”系列品牌,以提高闽清县旅游产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设计团队从闽清当地的特色产品和文化中汲取灵感,巧妙地融合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呈现出闽清独特的风土人情。通过“闽水清”品牌的打造,设计团队希望加强闽清农产品与文旅产业的结合,提升商品竞争力,为闽清县的发展助力。设计团队还创作了“闽小清”IP形象,以当地的“状元文化”为切入点,结合橄榄和梅花等元素进行设计,展现出“既有古韵,又焕生机”的城市形象。

图1 “闽水清”品牌系列文创

通过打造“闽水清”这一独特、综合、具有吸引力的闽清品牌,设计团队希望能够加强闽清农产品与文旅产业的结合,深入市场,加强闽清农产品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从而有效提升商品竞争力;同时以年轻化、现代化的手段为闽清县代言。

此外,设计团队还为闽清县设计了风物明信片,展示了樟洋村的不同景观。在研学基地改造工作中,设计团队利用先进的建模软件对村内古厝和民居进行模拟渲染,为游客提供更清晰的参观体验。

扎根调研 挖掘文旅潜力

支队成员深入调研闽清县的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前往塔庄镇进行了调研参访活动。他们发现,塔庄镇文旅产业在农业基础上发展,主要吸引周边青年群体,面临着宣传不足、产业转型等挑战。

通过与当地企业负责人和政府工作人员的交流,支队成员了解到口袋精酿啤酒文化街区、阡陌农庄和流星光年等文旅项目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支队成员与当地政府展开座谈活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助力塔庄镇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2 支队在塔庄镇秀洋村调研书法文旅

闽清站至今已建站五年有余。这五年中,完成了对宝英厝的改建修缮等一系列任务,工作站已经逐渐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因此,重新对五年来工作站发展运营的成果进行总结,显现出的问题进行反思,是工作站重新出发,继续前进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支队调研组成员通过对于往期队员、周遭村民、工作站工作人员的采访,工作站过往工作成果的收集与归纳整理,针对工作站过去五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形成了《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站的五年足迹》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站的五年足迹》分为背景介绍、运营模式、成果总结、问题反思、未来展望五个部分。在各部分中,调研组成员根据收集所得信息,对工作站的发展运营进行阐释,重点呈现了工作站平台化发展的趋势,并由此对工作站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乡村研学 助力教育振兴

教育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闽清站素有举行乡村教育夏令营、乡村研学等活动的传统;依托樟洋村场地和人员基础,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本次支队活动还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春来融冰”研学活动。在先前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体验传统技艺、学习景观建造等新元素。以此为契机展现樟洋村的古厝村落文化与其发展现状;同时也相应素质教育的号召,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课堂之外的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手脑协调能力与自身综合素质。

在本次研学活动中,闽清支队创造性地建立了双导师陪伴制度,即一名生活导师+一名课程导师,生活导师主要负责日常学员事务管理及活动陪同,在定向打卡活动中担任带队导师;课程导师主要负责各特色课程的设计与讲授,协助生活导师管理日常工作。

图3 支队成员与参与研学活动的小学生在工作站前合影

本次活动获得了学生与家长的积极反馈,进一步维护了先前的学员基础。学员家长表示会持续关注闽清工作站在将来可能持续开展的研学活动。根据家长反馈,支队成员于后期开展讨论反思:期望通过研学,立足樟洋村特色景观与文化,开发出可持续运营的研学模式,促进村庄旅游业发展与三产融合;结合古厝、礼乐文化等资源,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知,提高实践与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

建筑学院2023级本科生黄然在这次实践中收获颇丰,她说:“这是我首次参加乡村振兴实践,也是首次到福建,在实践过程中从学长学姐身上学到了很多,积攒了许多实践经验,也对闽清这片土地有了更深沉的感情。我不仅感受了当地与我所熟悉的北方不同的风土人情,更在调研过程中对乡村现状有了更落地的理解。这一趟跨越千里的实践之旅,我满载而归,希望在成长之后能够再次回到这片沃土,为它贡献更多属于我的力量。”

总结纪实

乡村振兴实践须树立水滴石穿的实践理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支队本次实践活动不仅展现了青年学子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也为闽清县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动力。相信闽清支队成员的努力,将助力闽清县的乡村振兴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文字作者:王卓晗

图片作者:杜霖森

(会员投稿)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