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青年作家烟尘与范景雯的启星计划
信阳日报 2024-02-09 08:35:08 阅读量 : 4

2023年12月,新年临近,启星计划志愿团队有幸邀请到了青年作家烟尘,并对他进行一次专访,我们也将向您展现一代新兴作者在文学上的心路历程,与你共同关注烟尘的文学之路。

烟尘,汉族,2004出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安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西安市初汐文化网签约作家,湖北野草文化签约作家,河南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喜好文学,擅长小说、散文、诗词,文路广泛。作品散见于《西研青风》报,《长河诗刊》《辅学文摘》。

记者问:您是如何对文学产生兴趣的?

烟尘答:从我很小的时候起,母亲就习惯给我念一些文摘、故事。记得有一天晚上,母亲没有和我住在一起,自然也就没有听到故事。那天晚上我一直没睡着,第二天中午母亲回家,我首件事就是缠着她讲故事。直到有一天,我在想,我想象中的故事能不能写出来,让别的妈妈讲我的故事。就这样,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了。

记者问:您最喜欢的文学作品或作家是谁?为什么?

烟尘答:我最喜欢的是鲁迅,我尊称他为“我家先生”。他的文笔一直都很犀利,辛辣地指出当代的社会问题。我的卧室,现在还挂着一幅巨幅的鲁迅肖像。无论如何,先生都一直是我的引路人。前两年我看了余华,觉得他的文笔很真实,而且很忧郁——之前我的文章就被父亲吐槽过很压抑——所以我也很喜欢余华老师,我还在想,这不算背叛先生吧?

记者问:文学在您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烟尘答: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文学。好像,一天不更文,就像睡前没洗漱一样。要是出去踏青,不赋诗、不吟唱就很难受。我喜欢文学化的表达,欣赏文字本身的美感。非要说什么角色的话,无处不在吧!

记者问:您平时都通过哪些渠道来接触文学作品?

烟尘答:大多数是纸质书,只有亲手翻过一页页,才有感觉,才能满足心灵对书的渴望。除了名著和朋友送给我的,最近有什么书,是通过网络推文来了解的。不得不说,有些推文真的不错,对我的写作很有帮助。

记者问:您认为阅读文学作品对您有哪些影响?

烟尘答:在阅读文学作品以后,我的文章和口语表达都变得文学化。我听一句话,读历史、读哲学不如读文学名著,我觉得是这样的。毕竟,在读文学名著时,历史人文哲学都蕴含其中。比如,苦苦看中国的探索史,不如看余华老师的《活着》——《活着》里包含了很多中国刚成立时,那个年代的事情。

记者问:您是否有尝试过文学创作?如果有,可以分享一下你的创作经历吗?

烟尘答:这个当然没问题,对于创作,我想的是“多看、多想、多尝试”。生活中的很多小事,加上戏剧性的巧合,就是很不错的桥段。而这些,我正在努力地融入小说里。我创作有个怪癖,需要等到晚上,子时,然后喝一些酒,听一点音乐。哎,别说,这样做了写的文章和平时写的还真不一样。

记者问:您如何看待当前的文学市场和文学趋势?烟尘答:目前来看,新生代文学主要分成了两种趋势。一种是网文,做到了发展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但是它忽略了文学性,艺术性;还有一种,便是文学性小说,比如新出的张嘉佳,我就非常喜欢。他的文笔很好,故事也非常连贯。

记者问:您认为文学与现实生活之间有什么联系?

烟尘答: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呢中处处是文学的影子,但生活不能直接拿来当做文学,需要加戏剧化的巧合,夸张化的表达,这才是艺术的真正样子。就像歌词中唱的一样“一点点勾描,一点点夸大”,最终,就会越来越浓郁。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记者问:如何看待文学的价值和意义?烟尘答:文学就像一坛老酒,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芬芳,和着时间,愈发浓郁。文字本身就具有力量,连词成篇,更是让人欲罢不能。当在一个午后,拿起一杯茶,轻轻小酌几口,便是满口醇香。拿起手边的一本书,看着一个个可爱的汉字,回味无穷。有了文字,人类才有了文明;有了文学,人类才真正感觉到心灵的美。

记者问:您对未来的文学有什么期待?

烟尘答:关于未来的文学,我暂时没有什么想法。但是我明白,我一定可以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我深知,不是我的文章成就了文学,而是文学成就了我,成就了我们每个作者。我也一定会走近她,慢慢发觉她的魅力,同时,展现更好的自己。总之,我会一直努力下去的!

在采访完青年作家烟尘之后,我们也有幸请到了启星计划发起人范景雯与我们分享他在志愿实践上的成果与努力。

记者问: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实践成果。

范景雯答:目前个人有湖北青约科技有限公司CEO,周口市作协会员等身份,项目在全国已有三所创作基地,在郑州、洛阳、成都、嘉兴等城市有校园大使与业务小组,发起的“启星计划”志愿活动,2023年已先后在全国十余个城市建立线上线下的联动服务,河南周口的读书会活动被中国网等媒体报道。在全国二十余所高校中拥有志愿者和文学社团资源,项目主办的纯文学公益刊物《辅学文摘》被永寿县图书馆收藏,在郸城二高设立奖学金基金资助在读学生,预计维持三年。

记者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

范景雯答:这是一场以公益为主的,商业为辅的社会企业性质的实践(入选海南省大学生社会企业实践榜单),推广读书文化,培养读书习惯,为作者与读者之间构建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参与对象不限,但以高校学生为主。

记者问:目前的创业到达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范景雯答:资源整合和业务开拓阶段,要用好品牌形象,加大影响力与品牌赋能,我们也在积极对接互助网助农等领域,希望能得到政府支持。

记者问:您为什么要创业?

范景雯答:2015年时,遇到一个网名叫黄董的网友,在和他的交流中,学到了很多的社会常识与独特的思维方式,他自述的经历也让我神往,我就常与同学做一些小生意,慢慢萌生想法。2023年,结识了社企星球董事长刘玄奇,了解了社会企业,也在向这方面努力。我们的创业理念就是立足校园,面向社会,怀着理想主义的心,走现实主义的路。初衷就是发掘学生价值,回报国家社会。

记者问:项目伊始时的工作主要是什么呢?

范景雯答: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在各地的学校里结识那些高校文学社的学生负责人,对接联系各地的志愿小组组长。中途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社会认可和资金的问题。社会认可度的话,通过提高文学作品质量和招收各大名牌高校里的学生和作协成员进行品牌的加持,资金上主要是开源节流。

记者问:今后想发展到什么样的阶段?

范景雯答:能为学生做一点实事就可以了,作为年轻创业者,我们实际上压力是很大的,在行业竞争充分的条件下,必须要做好差异化,才能有竞争力;另外就是要重视情绪价值,不仅做产品,更要做好服务,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推广读书文化,培养读书习惯。

非常感谢两位的参与与配合,我们本次采访就到此结束,非常感谢您的观看!青年作家烟尘作为文学领域的新起之秀,其作品情感丰富动人,情节引人入胜,也希望他在未来坚持好自己的选择,成为文学领域的一朵奇葩。也希望创业者范景雯在未来的社会企业实践中勇敢有为,做出一番精彩的成绩!(记者:石佳佳 王若冰)

(会员投稿)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