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杭州西湖区“两会”拉开帷幕。当天上午,西湖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
会上,西湖区定下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近年来,围绕高质量发展,西湖区在科技创新上下足功夫,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硬实力,全力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首选地。去年12月8日,西湖区发布了《打造成果转化首选地行动方案》,以三个创新“一公里”的西湖模式,致力于构建具有西湖特色、浙江辨识度的成果转化首选地。
“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存在着难点、痛点,比如: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市场应用、商业模式的论证还不充分,社会资本对处于死亡之谷暨概念验证阶段的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力度还不大,政府对基础研究成果到产业化之间的资金、政策支持还不够等等。”西湖区人大代表、浙江大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明国在代表委员通道中接受采访时说。
去年9月,由西湖区和浙大控股集团共建的“西湖启真创新概念验证中心”正式成立,并且组建了由技术、产业、投资三方面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设立了浙江省首个概念验证基金,致力于解决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
与此同时,西湖区坐拥丰富的高校资源,在电子商务、云计算、人工智能、消费互联网平台等细分行业优势明显,又是全省数字科技创新核心地和数字企业孵化地,涌现出了一批行业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
如何将数字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融合,让数字来源于产业,再服务于产业?西湖区政协委员、浙江博圣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区知联会理事张民提出建议:“持续发挥政府在新赛道上的超前布局和顶层规划的作用,在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等方面加快优势产业数字化提质扩面,形成示范,做成样板。同时,还要鼓励区内众多软件开发企业用好政策,在各自熟悉的产业细分领域向数字挖掘和数字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解决行业转型共性问题,壮大自己。”
去年底,西湖区联合浙江大学等多家企业发起了“西湖之光”算力联盟,制定出台了《西湖区加快算力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给予100-300万元不等的补助,鼓励企业参与。
西湖区作为城市大脑科研基地、数字经济先行区、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拥有万亿规模的头部企业和国家级科研机构巨大的算力需求。当前,西湖区大力推动云创、科创、文创三创融合,这里落户了全省唯一的国家实验室,诞生了阿里云、蚂蚁、浙大网新等一大批优秀的数字经济企业。“西湖之光”算力联盟的成立,将为人工智能产业在西湖区各领域垂直模型的孵化提供发展土壤。
区长周扬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西湖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扬在会上表示,新的一年,更加突出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强后劲、更加突出改革开放增活力、更加突出夯实基础利长远区,政府将把“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切实把有限资金用到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市场主体的“稳日子”、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来源:中国网 | 撰稿:丁萨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