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沪苏浙皖联合发布!谁是41城的“最大进步奖”得主?
发布时间 | 2024-01-31 16:09:05    

   近日,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共同发布了《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2023》(以下简称“指数报告”)。

  据悉,研究以2011年为基期,测算评估了2011-2022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进程。指数报告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从2011年的100分(基期)增长至2022年的262.48分,2018年以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幅达11.17%,三省一市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加速前进。

  成果共用指标增幅最大

  这份指数报告构建了包括资源共享、创新合作、成果共用、产业联动和环境支撑5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从5项一级指标变化情况来看,成果共用指标增幅最大,从2018年的159.24分提高到2022年的443.26分,年均增速达29.17%;其次是资源共享指标,从2018年的197.51分增长到2022年的277.14分,年均增速达8.84%;第三是创新合作指标,从2018年的133.33分上升到2022年的186.28分,年均增速达8.72%。

  这一些增速与近年来长三角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密不可分。

  长三角是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20年12月,科技部印发《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积极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2022年8月,科技部与长三角三省一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为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再添新动能。

  事实上,三省一市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根据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统计数据,2022年长三角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1.6万家,截至2022年底,长三角三省一市在科创板挂牌上市236家硬科技企业,占全国比重47.1%。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也在一年年的发展中,从1.0版的“源起松江”,进阶到2.0版的“联通嘉杭”,再迈入3.0版的“九城共建”,交出了一份又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2023年11月,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发布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指数研究》,沪苏浙皖9城携手共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五年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资源共享累计增幅达到53.6%,科创成效累计增幅达到63.5%,创新集群累计增幅达到78.7%,开放生态累计增幅达到46.9%,制度创新累计增幅达到47.4%。

  上海领跑长三角 嘉兴提升最快

  近年来,长三角的区域协同创新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

  根据指数报告,三省一市41个城市协同创新能力的排名中,上海持续发挥龙头引领地位,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科技合作和创新一体化,杭州、南京、苏州、合肥紧随其后,也成为了长三角跨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枢纽。

  记者了解到,无论是在知识创造、技术赋能还是成果转化方面,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都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22年,上海输出长三角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976.80亿元,较2018年的172.79亿元大幅攀升,年均增长率达54.20%;上海输出长三角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比达24.40%,较2018年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上海与长三角地区合作国际论文17474篇,年均增长19.09%;上海转移到长三角的技术发明专利3891件,年均增长达到42.94%。

  同时,指数报告显示,与2018年相比,“最大进步奖”是嘉兴市,从原有的17位提升到了2022年的第6位,在41个城市中,协同创新水平排名提升最快。安徽的阜阳、六安和宣城排名也有了较大进步,分别提升了9位、8位和7位。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和浙江省科技厅联合发布的2022年度全省及各市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嘉兴创新指数为236.2,比上年提升22.6个点,增幅居全省第一。事实上,嘉兴在创新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2020年12月,全国首个“科创中国”创新基地落户嘉兴;2021年,嘉兴被确定为“科创中国”全国4个创新枢纽城市之一;2023年,嘉兴荣膺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

来源:潮新闻    | 撰稿:赵单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