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宣布:这个寒假,全面取消传统书面作业。整个教育集团一至六年级统统不布置作业。
这引发了大家的普遍认同。但是,也有纠结和疑虑。
(图源: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公众号)
01
在发布这个“动人”消息的同时,学校也精心定制了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寒假生活指南”:建议同学们走出家门,走读中国,走读世界;多读好书,多看影视,多劳动,多运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返校后和小伙伴进行分享。
这个“不布置寒假作业”的新闻上了热搜之后,有人点赞,有人批评。该校黄升昊校长回应说:孩子们应该有另一方面的成长,这个比多刷几道题重要得多!
事实上,多数人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所谓假期,本来就是让紧张了一个学期的学生们放松身心、放缓节奏的科学设置。
而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主要理念的社会长久以来的普遍观念,一直在侵占学子们的休假时间,即使在不必按时按点到学校上课的时候,也有一堆作业和排满的培训班等着,这都在触发他们不时泛起的焦虑。
因此,这所小学——即使是小学——这个决定,还是引发不同观点的议论。
02
详细了解才知,这个所谓的“不布置”作业,也并非彻底“放羊”,而是以另外的“作业”替换这类传统的书面作业。那就是,为同学们精心定制的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寒假生活指南”。
根据这份“指南”,下学期报到时,每个孩子都要和老师、同学分享自己的寒假见闻、心得,形式不限,可以是口头讲述、分享一组照片,也可以画一幅画。
这不是一种一时心血来潮的权宜之计,而应该被看作一种长久的思路。
也许很多人有疑问:一整个寒假不做书面作业,会不会对学业有影响?能不能稍微布置点书面作业,给孩子们巩固巩固?
采荷三小教育集团校方回复:不布置。他们认为,基础教育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激活了内驱力,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其逻辑是,我们要看到孩子另一方面的成长,这方面的成长,比他多做了几道题目更为重要。
这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改变教育方式的重要改革。
03
自“双减”成为当下教育变革的重要环节以后,整个社会都松了一口气。学生们不必再无休无止地奔波于各类补习班,家长们也不必像过去那样时时陪伴、不时焦虑。
“双减”改变教育的逻辑和效果众所周知,这也可以说是回到了人性化的、另一类平等的“起跑线上”。
因为,无休止的竞争和攀比引发的焦虑正在毁灭教育的本质和理念,也在毁灭年幼学子的身心健康——特别尚处于义务教育阶段、身体心理尚不成熟的小学、初中阶段。
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比学习时间、比分数高低、比背题水平的教育本来就是不正常的教育。知识固然重要,获取的方式却可有多样化的途径,更何况,那类答卷式获取知识的路径并非唯一的,更不是最有效、有益的一种。
当下孩子们的学习越来越卷,这是不能无视的现实。他们不应该成为刷题应试升学的机器。除了学校的学习,他们还应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去更广阔的天地里,享受自由而个性化的学习。
让孩子成为孩子,让孩子的成长有更多的可能性。假期应该被引导成为多元化、生活化、个性化教育的绝佳时机。
杭州市这所小学的这项决定,以长远的目光瞭望,说不定是一次可以在教育界张扬并引发“蝴蝶效应”的破冰行动。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