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猫冬”的东北,能否靠冰雪旅游支棱起来?
发布时间 | 2024-01-12 09:03:25    

   精致的冻梨、浪漫的热气球、高雅的交响乐……这个冬天,凭借冰雪旅游,以哈尔滨为代表的东北地区爆火出圈,激发了消费市场快速增长。

  曾几何时,经济下滑、人口流失成为东北的写照。而如今的东北,人潮涌动、热点刷屏。透过冰雪旅游之窗,在东北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一个细致体贴、充满活力的东北跃然国人眼前。

  那么,给东北一个冰雪的支点,能撬动怎样的未来?

  “尔滨”爆火,去东北“猫冬”成了流行

  “一到就收到了酒店赠送的冻梨、冻柿子,感受到哈尔滨的热情。”1月初,在杭州工作的王月第一次踏上了前往东北的旅程,刷新了不少人生体验。

  “去感受了东北搓澡,冰雪大世界冰雕很壮观,东北菜便宜又好吃。”王月说,让她启程的原因很简单,最近,在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尔滨”太火了。

  今年冬天以来,关于哈尔滨的短视频不断登上热搜。“南方小土豆勇闯哈尔滨”“冻梨有了精致摆盘”“豆腐花可以做成甜的”,连东北虎在视频中也被配上文字“别客气,叫我咪咪就行”……

  对于外地游客,哈尔滨用几乎以全民参与的程度花式“整活”,提供“贴心”服务。对此,从江苏镇江去哈尔滨旅游的张婷也有着深刻的体验。

  去年12月,张婷一家三口去哈尔滨玩了5天。“我们住酒店的二楼,有一天下雪,能清楚地听见外面马路上,环卫工人几乎一晚上都在清扫积雪。第二天早晨6点,我们要去火车站,路上出租车打滑,2.2公里的路开了半小时,司机只收了我们9元钱。” 张婷说。

  这种 “贴心”让哈尔滨在网络上收获了亲切的“尔滨”之称,成为冬日里的人气收割机。据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数据,元旦假期,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均达到历史峰值。

  游客来了,新的热点话题也在不断产生。2023年12月31日,11个来自广西某幼儿园的小朋友身着橘色羽绒服,在3位老师带领下,抵达哈尔滨开启研学之旅。

  伴随冰雪经济的陡然升温,孩子们被大量网友关注,还获得了“小砂糖橘”昵称。在东北,“小砂糖橘”走过的每个城市都对他们照顾有加,“小砂糖橘”也成为了行走的“流量王”,为当地旅游提供了有力宣传。

  “尔滨”红了,热心网友们开始为同处东北的吉林、辽宁着急,“一样都有好玩的冰雪项目,赶紧宣传。”

  社交平台上,黑龙江牡丹江、吉林长春、辽宁沈阳等地的文旅局局长主打“听劝”,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喊话,盛情邀请“南方小土豆”前去做客。

  一位网友建议沈阳知名的小河沿早市,可以安排行李寄存处,方便拽着拉杆箱的南方游客。仅仅几个小时后,沈阳文旅局局长刘克斌就在评论区回复,已安排落实。

  一波接一波的游客分享体验,一个又有一个的热点轮番登场,这个冬天,以哈尔滨为代表的东北霸占了人们的视线,许多南方人即便从未踏足过东北,也通过社交平台和媒体“云游”了一番。

  爆火之后,如何从“网红”走向“长红”?

  乍看之下,全国人民对“尔滨”的爱来的有些突然。但实际上,哈尔滨早有准备。

  1月初,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哈尔滨这个冬天的火爆其实不是偶然,而是已经做了一年的准备了。

  从2023年初开始,黑龙江在新媒体平台铺开宣传,形成红专街早市、万人雪地蹦迪、索菲亚教堂旅拍等网红打卡地,也在优化旅游市场环境方面下足功夫。2023年10月开始,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促进会组团赴武汉等全国十城,向游客发出冰雪旅游邀约。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涵表示,“尔滨”出圈,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

  “从给索菲亚大教堂装上‘人工月亮’,到给黑马装上‘翅膀’,可以说当地在旅游服务质量上做足了文章。结合冰雪资源优势,用细致周到的服务为消费者‘圆梦’,再加上社交平台和媒体的推波助澜,才能够造就爆点不断的‘网红’城市。”沈涵说。

  热度袭来之后,东北发展旅游产业,如何才能把“网红”变为“长红”?

  沈涵认为,旅游产业要向高质量阶段转换,一定是朝着服务精细化、人情化和个性化角度去发展。同时,东北三省地域相近、人缘相亲,可以进行资源联动,在项目开发与产品营销上进行合作,“愿意去哈尔滨的南方人,也一定会愿意去东北其它地方走走看看。”

  的确如沈涵所言。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王月此次东北之行,一共去了沈阳和哈尔冰两座城市,坐上动车2小时就能实现东北跨省游,“在沈阳体验了搓澡,游览了沈阳故宫,在哈尔滨逛了早市,去了冰雪大世界,有着不一样的体验。”

  张婷也告诉潮新闻记者,旅行结束后意犹未尽,准备明年冬天再次前往。

  不过,冰雪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单靠冰雪太过单一。沈涵认为,东北旅游想要‘长红’,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基础上,还应该不断丰富产品供给,在冬季之外,寻找其他卖点。“比如,东北有城市夏天只有15度左右,将对南方的一些‘火炉’城市市民产生吸引力。”

  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威认为,东北地域人文丰富,不同城市还应该抓住特色文化发展旅游,“如哈尔冰的异域风情,有‘东方莫斯科’之称;长春是文化之城,有电影、汽车等产业加持;延吉朝鲜族集聚,能体会到不同民族文化……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特性,应重视内涵,立足于自身进行旅游产品打造。”

  冰雪支点,如何撬动东北全面振兴?

  为何东北以几乎全民的程度“宠爱”游客?也许因为东北太需要这样的活力了。

  在我国版图上,东北一直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新中国第一炉钢水、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辆汽车都诞生于此。

  这片土地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等方面担有重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2003年,我国就吹响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

  然而作为老工业基地,2014年左右,东北经济增速出现明显回落,这也引发了广泛关注。营商环境之弊曾是东北振兴之痛,坊间甚至流传着“投资不过山海关”说法。

  为了扭转局面,2015年,第一次东北振兴座谈会召开,强调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2018年,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举行。会上指出,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2023年9月,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举行,再次强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

  文旅的爆火,对东北全面振兴的影响几何?

  “尔滨”打开了人们了解东北的一扇窗口。通过窗口人们看到,这片土地依然涌动着蓬勃的生机与热潮。

  沈涵表示,在实际层面上,冰雪产业的延伸性很强,除了旅游,冰雪还可以和制造业、健康产业、体育赛事等跨界融合,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在刘威看来,在东北全面振兴版图中,冰雪旅游只是很小的一角。东北全面振兴战略中,“全面”意味着振兴的范围不仅包含着产业,还包含着城市发展、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外贸、人才等各行各业的发展。

  “纵然只是其中一角,但冰雪旅游的火热,一定会引发区域对发展理念转变的思考。”刘威说,沉下心做事,提升营商环境,服务意识更上一层楼,才能有望实现东北全面振兴。

  事实上,这把冰雪之火正在燎原。1月3日,长春正式签约今年第一笔招商引资——净月高新区一口气签约了38个重点项目,其中投资类项目22个,计划投资总额182亿元。

  “尔滨”火了,虽然支点很小,但将撬动的未来,值得期待。

来源:潮新闻    | 撰稿:曾杨希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