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杭州女生“抄底”二手房大赔热搜不绝折射出一种情绪
发布时间 | 2023-08-02 10:20:07    

  这几天,《实惨!700多万买的房子挂牌638万卖,“破发”!》这篇新闻数日登在热搜榜,引发读者广泛关注。

  而有“同感”的还有一位杭州女生,她发评论说:“我去年买未来科技城的二手房想抄底,结果一年时间就亏了100万。”

  相对于房价绵绵不绝的涨价,跌价更受关注。那么,这其中的逻辑和内含的情绪究竟是什么?

QQ浏览器截图20230802102254.jpg

图源:视觉中国

  01

  这本是一个寻常的有关房价涨跌的故事。却不小心火了一把。

  杭州女生小柳前几年眼见未来科技城房价涨得厉害,却错过了那一波行情。

  2021年下半年,杭州二手房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未来科技城板块的房价也受到冲击。到了2022年,小柳认为抄底的时机到了,于是选择了温莎郡。她觉得这小区距离菜鸟总部近,之后出租不用愁。

  小柳说:“这套房子我是看着房东一路降价30万元,觉得跌到位了才出手的。”

  2022年初,小柳签约买下了这套房子,总共投入348万元。“我们是贷款110万,利率5.7%,当时算低了,之前二套要6%。” 买完房后,她立刻简单装修一番,租了出去,月租金3900元。

  可好景不长,买房后两个月,小柳就发现房价还在降:“去年4月份在朋友圈里看到中介发了一套小区同户型85㎡房源,挂牌价才305万元。”

  之后房价一直走下坡路,最近小柳发现,小区同户型挂牌最低的房源仅245万元,其余不少房源挂牌价也都在250万——280万之间。“我也跟中介咨询过,他们说我的这套房子想短期成交的话,建议我挂240——250万。”

  她不敢相信,短短一年半时间,账面资产少了100万元。而且房贷利率也下调,现在二套房利率不到5%。

  虽然小柳不愿意接受,但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还能怎么办呢?只能一边出租,一边等‘解套’吧。”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房价下跌带来的心理风暴远远超越上升时分。

  02

  这本来是一个房价受各类因素,甚至就是地区个性因素影响而涨跌的寻常故事,却在一个特别的时段里,产生了意料之外的广泛影响。

  自进入2023年以来,房价突然不再按照人们以往的逻辑运行。加上去年后半年开始,所谓的金九银十、小阳春统统不再如期出现。整个房地产市场一片冷清,这也包括那些过去以各类政策阻挡、限制人们买房、炒房的高傲的一二线城市。

  房价的突然刹车让大众都陷入无尽的争论中,这既包括那些坐拥几套住房的有房一族,也包括一直望洋兴叹买不起房子的无房户。大众情绪因为同一个问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观点撕裂。

  有人深信房价还会一骑绝尘,勇往直前。更多人认为整个房地产的环境和逻辑已然变了,将不可能再如过去几十年那样扶摇直上。有人以这个产业涉及部门多、链条长、影响大为由,大声疾呼希望救市,有人冷静观察认为房价已如堰塞湖不应该太多的政策干涉。

  在这样一个特别的环境下,杭州这位购房者的经历突然引发各方关注,似乎代表着一种多数人期待的一种逻辑。

  于是,有理性逻辑者推理说,对于刚需购房者而言,买二手房是自住,账面财富的亏损尽管会影响心情,但自住往往是长期的,总是能穿越周期。而投资二手房的确要谨慎,如同股票一样,很容易抄底抄在半山腰。

  03

  我们之所以认为她的经历代表着一种逻辑,一种广泛的情绪,是因为,它突然间打破了以往房价不倒、偶有下降也会再度辉煌的过往逻辑。

  而且在绝对数上,下跌动辄百万,也是会让一般城市的人大跌眼镜的。几十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房价每年上升多少的寻常逻辑,而对于下跌却基本没有多少心理准备。再多数人的观念里,感觉房价就是用来上升的,区别只在于上升多上升少的问题。

  而现在突然出现房价下跌、甚至看绝对值堪称暴跌的情形,大众的目光立马被吸引过去且数日热议不息。

  真实的情形是,各地的确在这样一个房地产疲软的时段,开始以各类手段“救市”,有的旁敲侧击,从户籍改革、人才引进的角度解决需求;有的简单粗暴,直接降首付、降利率、免契税,鼓励需求。林林总总,所戴面具不一,却都在为房地产的突然落寞担忧。

  按照惯有的逻辑,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也或许,历经几十年偶有坎坷、基本一路辉煌的中国房地产,正在进入新的逻辑通道和循环,不再会因为政策的刺激而立马咸鱼翻身。又或者,继续在各类刺激下重拾信心、踏上又一段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辉煌。

  这样的猜度,都有以往的经历作为依据,却也同样有国外诸多其他国家发展房地产的可资经验和血的教训。

  何去何从,被浓缩在杭州这位购房者的跌宕经历中。千万意愿,也被肢解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故事里,折射出一种极端撕裂的社会情绪。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