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关键之年,信心何来?
发布时间 | 2023-07-11 10:07:35    

   5月20日,何加正在2023“东吴相对论”——苏州大学●企业家高峰论坛上的发言。时间已过去一个多月,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今天我讲四方面内容,一,2023为什么是我国发展史上关键的一年?二,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状态面对这个“关键”?三,保经济增长为什么是核心?四,略谈我们的责任和担当。和大家共同讨论。

640.jpg

  一,说说关键之年,关键在哪里?是个什么样的关键?也就是我们当下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刻,面临什么样的国际国内环境?这对我们把握局势,做好决策极其重要。

  年初,我应人民网《网络舆情》杂志之约,写了一篇2023年为什么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文章,就说到,因为2023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极其关键之年。

  那么,关键在哪?

  首先,说说外部环境。关键之年关键在哪里

  今年是美国打压中国全面推向极端的一年,能否破除这个打压,今年极其关键。有点胜负在此一举的意思。这是第一个关键。这个关键意味着2023年的行为结果,不仅直接影响着中国当下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两个一百年长远目标最终能否实现。

  我们拿特朗普时期和拜登政府做个简单比较。至少有三个特点。

  一是拜登政府突出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分野,拿起所谓“民主自由共同价值观”的武器,将冷战时期的“阵营化”死灰复燃了。

  特朗普政府基本是美国一家和中国单打独斗。拜登政府以价值观为大旗则拉起一帮小兄弟,形成对中国全面打压之势。且不说欧洲,看看中国周边,日本,韩国,菲律宾,以及东盟,美国都做了些什么,就一目了然。还搞什么民主论坛之类,其目标就是将中国尽可能排除出国际社会,对中国打压强度大大增加。阵营化使许多国际有识之士深表表担忧。

  二是拜登政府将特朗普时期“利益至上”转变为“安全至上”,将所谓“安全”放在第一位,作为打压中国的武器。

  如果说特朗普是想让“美国再次伟大”,主要是获取更多经济利益,具有明显的商人政治人物特征。那么,拜登政府政策的核心则是坚定地削弱中国。他们以安全为借口,把削弱中国放在第一位。只要能够对中国有所打击,可以不惜代价。比如,特朗普时期,主要集中在打贸易战,打的很狠。基本上是“损敌一千,自损八百”。拜登继承了特朗普全部的打压措施,很快将打压推进到科技、金融、教育、军事、地缘政治等等各个领域。在高端芯片断供方面,在高技术领域脱钩封锁方面,在逼迫产业链离开中国方面,拜登政府都是毫不留情,政策就是“斩尽杀绝”。断供华为,组建芯片联盟等,都是做的既狠又绝。再如,特朗普注重制造业回流美国,而拜登则是只要能把产业链挤出中国,达到削弱中国的目的,到其他国家也可以。这对中国造成的危害,要远大于特朗普时期。目前,台湾牌”也被美国政府打到了危险的边缘。最近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警告美国不要把台湾搞成火药桶,不知大家注意没有?台湾牌目的,根本上也是在削弱中国。

  三是特朗普有做有说,说做并举,做的厉害,说的更厉害。拜登政府则是多做少说,甚至说做不一,表面说的好听,暗地里做的更加阴狠(这就增加了我们应对的难度)。

  但这对中国来说,也有好处。可以使两国关系斗而不破,留有一定余地。为什么这样?2021年我在一个演讲稿中说到,美国对中国实际上是有“有求于我”的,某些方面,美国也需要中国。这是一个基本事实。所以,这是我们可以大加利用的。最近,美方官员反复表达访中愿望,都被中方拒绝。前不久,秦刚外长会见了美国大使伯恩斯,提了四条。这是一个迹象。具体这里就不展开了。

  显然,2023年是美国将打压中国推向极端的一年,也是中国能否破除打压的关键之年。

  其次,我们说说国内因素,关键之年关键在哪里?

  2023年之所以关键,是因为我们来到了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井口了。要么跨过这个陷阱,要么掉进这个陷阱,今年是最关键的一年。

  对于“中等收入陷阱”,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因为我们以前没有经历过,缺少这方面体会,因此,并不怎么重视。其实,它在世界范围内已肆掠了若干年。许多国家至今还是深陷在这个泥潭不能自拔。早在80年代初,我听杜润生同志一个讲话,其中提到,大家可多关注下巴西这个国家,说这个国家发展得很好,值得我们学习,很快可以成为发达国家。并希望我国多组织人去看看,学习学习。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巴西仍在中等收入徘徊,这些年更是一年不如一年,困难重重。前不久再次赢得大选的总统卢拉访问了中国。农业大国,许多老百姓吃饱都成了问题。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案例。达到中等收入后,能不能顺利跨过这个门坎,不是凭想象,而是客观上由国家现存的多种结构性因素和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因素所决定的。二战后,除了亚洲所谓“四小龙”,再难有国家顺利跨过这道门坎。南美和东南亚国家尤其如此。曾经让我们羡慕不已的“南洋”,包括泰国,如今发展都不如人意,困难重重。

  2023年,中国人均GDP12500美元左右。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划分标准,人均国民总收入1036美元以下属于低收入国家,在中国就是温饱阶段;1037美元到404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4046美元到12535美元之间,也就是13000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12535美元以上,属于高收入国家。中国正处在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临门一脚”阶段。所以,今年对中国来说,是关键之年。中国能否顺利跨过这个门坎,不仅对中国自身未来民族复兴宏伟目标实现,具有重大意义。(现实对打破美国打压封锁也是实实在在的回应)。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意义非凡。为人类树立了新榜样。

  此外,所谓的关键之年,还有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是我国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重要之年。这就意味着我们正处在一个转型期。

  这就是我们所在的2023年面临的实际情况。

  而当前的经济形势又是怎样的呢?4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我国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但同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本次论坛设置的主题很好,“冰与火”,一定程度切中了时下我们所处环境的要害。确实,一边是火,一边是冰。以上讲的主要是“冰”多一点。了解这些,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更加冷静;一方面可促使我们发愤图强,加倍努力。

  二,面对关键之年,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状态应对之?

  我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首先国人必须树立信心。要以足够的信心来面对“成败在此一举”之局面,这样,最终才能化险为夷。否则,如美国所愿,中国从此倒退回去,全国人民几十年努力将付之东流。

  以紧抓机遇为例。有没有机遇?实际上是我们能不能看到机遇,进而抓住机遇的问题。

  能不能抓住机遇,和什么最有关?首先就与人的信心最有关。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信心,精神萎靡的人,会看到机遇,抓住机遇。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

  有人要问,眼下国际环境如此险恶,美国封锁打压无所不用其极;俄乌冲突看不到尽头;全球供应链人为阻断此起彼伏;美联储加息影响世界金融稳定;能源、粮食等资源问题频发;发达国家持续通货膨胀,大大削弱市场预期。再看国内,经济内生动力不强,市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存在不少困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问题更多。一些企业倒闭,一些企业开工不足,青年人就业困难,民间资本观望徘徊,等等,如此,怎么能有信心?

  确实,如果我们只看到问题的一面,看不到情况的另一面,肯定难有信心。

  那么,我们的信心从哪里来?我说三点:一,要看趋势。二,要看大局。三,要信“天道”。

  下面,我们一个个说。

  第一,看趋势。

  趋势是什么?趋势是过程,是动态,是发展,是走向,是前和后。一句话,不是静态的当下。当下是过往的继续,未来是当下的延伸。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动态的思维方式。

  初步核算,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8500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2.2%,加快1.6个百分点。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工业生产稳步恢复,服务业明显回升。

  说实话,这个结果是超出许多人预期的。新年伊始,面对疫情后的局面,人们一片悲观。记得网上不是外资撤离,就是资本外逃;不是空集装箱从上海堆到江苏太仓,就是市场空空荡荡,车间冷冷清清等信息。尤其在外贸出口方面,更是几乎看不到希望。结果,海关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增长10.7%。其中出口5.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进口4.19万亿元,同比增长7.5%。两位数的增长,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中国经济,在一片低迷的国际大环境下,独树一帜,令人鼓舞。一到四月份,外贸进出口增长5.8%,其中出口仍达两位数。当然,进口不如人意,这也值得我们注意。

  这个成绩是哪里来的?不是天上突然掉下来的,它是我国已经具备的主客观条件下持续发展的结果。

  再用趋势的眼光看,这个开头,显然又预示着今年是我国一个很有希望之年。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已多次将我国增长数字上调,至5.1%、5.3%,甚至6%以上。

  开头是个很好预示。进一步的趋势是什么?是随着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推出和到位,经济恢复性增长必将逐步转变为内生动力带动下的自发性增长。随着内需由弱到强,市场进一步转旺,也必将拉动供给端的前行。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战略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更将迎来更好的发展环境。尽管困难不少,存在的问题很多,但我认为,年初两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5%全年增长目标应该是能够实现的。个人认为,很有可能达到5.5%以上。

  第二,看大局。

  大局是什么?首先要看到我国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有个长远明确的奋斗目标,同时还有分阶段的目标,以及明确、具体、一以贯之的落实、推动措施。这是很多国家无法做到的。

  有人可能会说这没有什么,理想,那国都有。其实,还真没有那么简单。就说巴西吧,卢拉第一任总统期间,经济有所好转,他的继任者继承了他的政策。可是不久,反对派上台,政策就全变。中国有五年计划,现在又有明确的2035年目标及本世纪中期目标。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目标由阶段性的目标如五年计划和每年的经济工作会议等确定的年度目标组成。这就形成了稳定发展的大环境。这是许多国家羡慕而又无法做到的。有了大环境,其他就是与时俱进,不断调整的问题。

  其次,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融合形成的中国优势,是值得我们特别需要关注的又一个大局。

  站在历史的某个起点上,比如40年前,恐怕很少有人能预料到今天中国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体量达到美国的70%多,是日本的四倍。这是有人想象中的自然而然就能达到的吗?不是。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应该和改革开放中融合起来的众多因素,组合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优势有关。比如,市场力量和政府作为的有机融合;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的公有和私营经营主体的有机融合;个体自由和国家利益的有机融合;资本力量的发挥和有效管理之间的融合,以及长远目标和当下现实措施有机融合,等等。这都是中国特有的优势。当然,弊端也有,有的还很严重,如腐败问题,对我们伤害很大。但总体是利大于弊。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只要我们重视扬利抑弊,措施跟上,这些融合就成了我们的优势。这是我国四十多年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注重实际,实事求是的国家治理理念的形成,也是我们树立信心的重要因素。

  困难永远有,问题时时刻刻存在。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怎么办?把实践放在前头,实事求是,边实践,边总结,发现问题随时纠正,这是我们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成了改革开放一条重要经验。这种观念已经扎根在我们生活当中,形成的氛围,或者态势,让我们对未来完全可以增强信心。

  第三,信“天道”。

  天道这个词用在这里,是我的一个创造。天道是什么?好像不太说得清。总之,应该是一种人间无法违背的道理或者是做法吧。在破除美国对我们的打压中,我比较有信心,原因就在这里。大家注意没有?现在无论美国使出什么花招,我们在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事情上,好像都没有被打乱。发展自己,追求自己目标的意志没有动摇。对抗老美的战略,有点和当年战争年代的策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差不多,没有被“牵着鼻子走”。一个国家发展自己,追求全体人民的幸福,有错吗?没有!这就占尽“天道”是不是?在国际上,我们讲和,讲团结,讲合作,讲命运共同体,是不是更符合“天道”?国内,我们讲发展,讲生活,讲民生,讲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讲民族复兴、民富国强,是不是符合“天道”?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一定要放在首位。坚持了这一条,就是顺应天道。此外,我们把发展放在首位,把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放首位,是不是顺天道?顺“天道”不仅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实际上顺应的本身就会机遇上身。

  以上就是我们信心的来源,当然并不全面,希望大家指正。

  三,保增长为什么是核心,是重中之重?

  今年,中央确定的我国经济增长目标是5%。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对我国来说极其重要,超过任何其他指标。最好能5.5%甚至到6%或以上。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这是检验是否能破除美国和西方全面打压中国的最核心指标。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确定的一个中心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压制打击中国,使中国经济总量和其他方面不能超过美国。各种断供、脱钩、牵制、逼迫、供应链转移等,无一不是奔着这个目的来的。就连国内的一些政策,如《芯片和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等,也明显带有和中国竞争的色彩。中国能否保持适度增长,是对是否能打破美国打压最明确的检验。只要5%指标实现,就是一定程度宣告对中国全面打压的无效、失败。

  第二,这是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种标志性指标。

  今年,只要达到5%增长指标,一定程度就宣告中国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已经开了一个大有希望的好头。要知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在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出现了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其最明确的指标就是这个用以判断增长情况的百分比。有的出现低增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其后便开始长期徘徊不前。

  第三,确保一定的增长速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必须。

  当下,无论是解决就业问题,解决民生问题,解决社会存在的矛盾,也就是社会问题,都离不开经济必要的增长。5%增长目标的实现,是解决我国当前面临各种问题的前提,也可以说是第一要务。

  四,最后简单说说企业和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问题。

  我离开经济领域很多年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互联网开始走进人们生活。党中央敏锐察觉到这个新生事物将意味着什么。要求中央媒体立即进入这一新的领域。我有幸被选入成为第一批“弄潮儿”。开始,中央规定人民网是编辑部门,限止在媒体可以经营的范围内运营。后来我发觉这和新媒体的本质要求是背离的,申请成立人民网发展有限公司,开始以公司化运作,直至最终将其推向上交所,进入资本场。说实话,有关企业方面的经历还是很少,经验不足。

  在这里,我有两句话,想和大家共勉。一句话是:一定要重视“大气候”;第二句话是:要努力营造“小气候”。

  大气候就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走向,社会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等等大事。就是国家大事,包括国家的内政外交等。以此锤炼自己的宏观思维,全局眼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时间关系,就不展开说了。

  “小气候”当然就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己的企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机会是永远存在的。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叫事在人为。做事情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好了,今天就说这些,不对之处,请大家指正。

来源:中国网    | 撰稿:何加正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