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高校微信支付开始收费?免费的午餐一定源于有益的竞争
发布时间 | 2023-06-30 09:35:20    

   6月29日,“多所高校停用微信支付”的消息在热搜上一直挂着。

  下午,腾讯微信团队紧急发布致歉信,强调“在校园非盈利场景,我们会持续保持零费率优惠政策。”

下载.jpg

  微信的这个操作何以引发如此轩然大波?

  01

  其起因是包括西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周口师范学院、江苏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在内的国内10多所高校发布了相似的公告。

  引发这个争议的“导火索”是,从7月1日起,微信支付要对校园场景用户进行精细化管理,除收学费外,其他收费均会受到限制并收取0.6%的手续费。

  “精细化管理”这词用得妙!原来,所谓“精细化”,就是分为不同的场景,有的不再提供“免费的午餐”了。

  “微信支付对高校收费”因此成了打倒一片人的关键语。这导致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微信支付怎么连学生的钱都不放过?这猛然唤醒人们对微信支付“道义”的质疑。

  在致歉信里,微信特别强调说,这次政策调整只是针对电商、酒旅等盈利场景。而像交学费、食堂饭卡充值这些和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都不在收费的范围内。

  另外,忙乱中,许多人也误读了被收费主体:其实并不是学生,而是这些盈利场景的运营方。

  这些年,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服务,不少高校引入了第三方经营机构和商户,微信支付的费率调整主要针对他们。

  这笔费用学校“外面”也有,而且常见。只不过,针对不同的场景以及支付金额的大小,微信和蚂蚁集团都有不同的补贴政策,比如针对一些街边小店,平时流水不高的,就免除了这笔费用。

  或许这是对的。云山雾罩的各类扣费面前,消费者本来也是弱势群体,一不小心,就被收拾了。

  02

  那么,这次微信支付到底做错了什么?或者说,触犯到了用户的哪一根敏感的神经?

  据说,这笔费用并不是从天而降,而是一直都有,只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商户默默“承担”了,只是作为用户的我们没什么感知。

  这也让另一个许多人担忧的问题浮出水面:如果收取费用了,这些校园消费场景会不会把成本转嫁给学生?

  过去,由商户承受,他们之所以无怨无悔,一是收取的费率并不高,且有一些减免政策;二是源自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包括不必担心收到了假币,不用算账找钱,每天账目很明晰,不必定期到银行存款,等等。

  总之,精明的商家能够接受也是经过精心计算和反复权衡的。

  微信支付的紧急致歉解释也很值得玩味:

  自2015年以来,微信支付持续在校园等非盈利场景采取零费率优惠政策。随着校园场景及商户数量的持续上升,我们发现部分电商、酒旅等盈利场景挤占零费率的教育补贴资源,导致成本不断增加。此次调整是为了对这一少部分盈利性场景予以厘清,实施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优惠费率政策,而所有校园非盈利场景继续保持零费率优惠政策。

  总而言之,逻辑上、道理道义上,基本说通了。

  03

  事件至此,似乎尘埃落地。而被许多行业尊崇的逻辑也再度浮出水面。那就是竞争的有益性原则。

  事实上,银行通道费很早就有之,是银行向两家公司收取的,但为了抢占移动支付的用户,两家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采取了“免费”政策。

  据说这笔费用也很沉重。以这次“高校场景”为例,微信支付提到自己要承担的银行通道成本达到数十亿!这话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过用户最熟知的这类场景之一,就是提现和还信用卡。

  2016年,微信和支付宝先后取消了提现优惠,开始对免提额度外的每笔提现收取0.1%的手续费。两年后,这一政策被复制到信用卡还款,免费午餐宣告结束。

  后来的事实证明,收费政策调整并没有给大众带来太大的负担,因为市场上提供了大量可选择的免费金融工具。为了抢客户,总有人先期愿意下“血本”做补贴。竞争面前,消费者也有的选择。

  无疑,这就是竞争带来的好处。作为非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微信收费或者免费都是基于自身考虑,本来无可厚非。如果它固执地认为可以继续留住客户,那就随他去好了。而在多重选择面前,用户同样会做出理性的抉择。

  好在微信支付突然意识到这波浪掀得有点骇人,紧急解释,也算是明白事理,毕竟,在竞争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一招不小心,可能让企业陷入灭顶之灾。不是没有可能,只是多数企业不敢轻易冒之风险。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