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过去一年,欢迎这些“新朋友”落户浙江
发布时间 | 2023-05-22 09:12:51    

   今年的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而野生动物保护,是推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浙江逐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一批新物种和新记录不断被发现。过去一年,浙江人的珍稀“小伙伴”又增加了。

  神奇生物轮番在“浙”里现身

  浙江是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的省份。

  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近海与海岸湿地是鸟类迁徙的重要栖息地和中转站。全省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分布有790余种,高等植物6100余种。

微信图片_20230519175151.jpg

  今年2月,一种名为苕溪鱲(liè)的鱼类物种首次在杭州余杭与湖州德清两地的苕溪流域内被发现。它的发现,不仅仅代表着两地野生动植物本底调查的一项标志性成果,更彰显着浙江优质的水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水生生物多样性。

  让濒危物种“一个都不能少”

  如何让濒危物种“一个都不能少”?

  浙江率先开展朱鹮、百山祖冷杉等35个重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任务,通过人工繁育、栖息地改良、野化放归、就地或迁地保护等抢救保护技术,促进濒危物种种群扩大或种群重建。

微信图片_20230519175155.jpg

  被称为“神话之鸟”的中华凤头燕鸥曾经60多年不见踪迹、近乎灭绝。2004年,浙江自然博物院研究员陈水华带领团队在浙江首次发现中华凤头燕鸥,从2013年开始在象山韭山列岛和舟山定海五峙山列岛,连续多年采用人工招引技术实现了成功繁殖。如今,中华凤头燕鸥繁殖种群恢复项目成为人工招引恢复鸟类的保护典范。

  2022年以来,浙江积极探索野生动植物保护机制创新,全省11个设区市、90个县(市、区)均建立了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率先在全国实现了省、市、县三级野保协调机制全覆盖。

  绿水青山为“浙”里增添吸引力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发展环环相扣。

  沿着“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这一“绿色跑道”,浙江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也留住了生物界的鸟语花香。

 

微信图片_20230519175159.jpg

来源:潮新闻    | 撰稿: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