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蓝图。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开展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有利于提高全体人民的劳动生产率,使广大劳动者更好地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进而实现共同富裕。
一
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素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人民是最为重要的基础资源和驱动力。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关乎全体人民的素质提升、发展机会、社会公平和国家整体竞争力,具有全面性、均衡性、可持续性、包容性、创新性、适应性和人本性等特点,旨在实现人力资本的普遍提升,为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正是实现这一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它有助于提高全民素质,使人们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公平正义的社会目标。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群众的福祉。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让更多人分享到国家发展的成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此过程中,国家不仅要关注物质财富的分配,更要关注教育、文化等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为全体人民提供更加公平的发展机会。
第三,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创新驱动、科技支撑,追求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此,实现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要坚持教育改革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形成激励全社会创新创造的良好氛围,使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为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提供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深刻阐述了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和基本原则,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新论断新理念,为我们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通过提高教育水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文化建设等手段,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和能力,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撑。这一论述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力价值和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了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重要地位,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力资本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要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发展的主体,人力资本是最为重要的社会财富。通过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可以提高全体人民的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社会财富,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第二,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马克思主义指出,贫富差距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的不公。通过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可以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为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缩小贫富差距创造条件。
第三,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人类的全面进步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有利于全体人民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的全面提高,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人力资源基础。
三
终身教育是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的主要途径
终身教育是一种基于终身学习理念的教育模式,它强调个人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断更新和提高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全面、阶段、灵活、自主、持续和公平等特点。它突破了传统教育仅限于学龄阶段的限制,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方式,让所有人都能够获得教育和学习的机会。在知识经济和人工智能时代,终身教育对于提高个人和社会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升所有人的能力和潜力,确保每个人都能实现自我价值和提高生活质量,这也正是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的价值追求。为此,终身教育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促进普惠性人力资本的提升。
第一,完善终身教育政策。通过制定支持终身教育的政策,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确保所有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终身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对浙江而言,应尽快出台浙江终身教育法规,在法律层面保障终身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政府、企业、教育机构、社会组织等各方共同参与终身教育的推进,鼓励企业为员工提供在职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关注创新型人才培养,帮助员工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资源,为创新者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他们在创新实践中不断成长。
第二,整合教育终身资源。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包括学校教育、职业培训、成人教育、在线教育等,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渠道,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为终身学习者提供便捷、灵活的学习方式。这有助于扩大教育覆盖面,降低学习成本。在省域层面,浙江通过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开放教育和自学考试等途径,依托全省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开放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和全省自学考试机构等,与地方协同实施,满足有意愿的社会人员的学习需求。
第三,畅通终身学习“立交桥”。推动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融合发展,实现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转换。为学习者建立终身学习档案,记录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和进步。在省域层面,浙江依托“浙江学习网”,可开发成人初中、成人高中和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应课程在线学习子平台,支持服务社会人员在线学习和教学教务管理,并衔接应用高校在线精品课程共享平台。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分层分类建立标准课程目录,对符合标准的课程资源,纳入标准课程目录并予以公布。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管理入学注册、学习记录、课程考试、学分认定和成绩证明等,实现社会人员随时随学随认,真正为学习者架起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总体而言,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以及终身教育在人力资本提升中的关键作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加快建设高质量终身教育体系,落实政策体系和实施方案,以实际行动落实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工作,推动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作者 应 悦 浙江开放大学副校长、浙江省委党校2023年第七期中青一班一支部学员)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应悦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