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华永康市始终将水土保持工作做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标准规划、高水平治理、高效能监管,治一方水土、美一方家园、富一方百姓。截至目前,水土保持率为90.54%,年均增幅0.4%;水土流失强度持续降低,人居环境持续改善,2022年12月被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县。
据悉,永康早在2021年就创新出台镇(街道、区)“属地管理”事项协同机制、流程图清单等制度,形成全市水保工作周检查、月分析、季通报机制,并将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部门、镇(街道、区)年度综合考核。针对涉林、涉土等不同类型生产建设项目出台规范性文件,构筑全方位“约束+保护”体系。同时在全省率先出台《水土保持强监管协作机制》,理清水务部门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责边界、强化信息共享、规范行政行为、提升移送案件质量,实现审批、监管、处罚的无缝衔接。
永康市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创建工作推进会(贾梦思供图)
作为浙江省“数字水保”试点县,永康积极探索打造水土保持数字化监管平台。该平台系统基于水土保持天、空、地一体化感知体系,构建水土保持数据底座,打造数字监管、动态遥感、动态监测、生态治理、试验站点、水保超市等六大场景。智能分析研判模型作为该平台“大脑中枢”,结合永康市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等因素,借助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分析、无人机航测等手段,智能划定水土流失治理区的范围并给出治理措施部署的建议。相关处理结果,水土保持数字化监管平台将通过短信提醒、预警信息推送至业务部门、项目业主及属地乡镇分管领导,相关人员及时处置和反馈,真正落实“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要求,监管效能明显提升。
永康山洪灾害预警与应急联动平台(陈龙腾供图)
此外,永康在全省率先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作。2009年7月,永康市出台全省首个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规划,先后建成石溪、李溪、永祥溪等十多条小流域,构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水保乡村、土地综合整治、经济林治理等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有效提高土壤涵养量,近三年永康市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62平方公里,完成率110%。2021年,按照紧随共富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创新提出“水保乡村”做法,以行政村为治理单元,以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为抓手,采取村庄截排蓄水工程、裸露面治理、景观小品打造等方式,使村内的杂乱地变成绿化地、村外的荒坡地变成黄金地。截至2022年,已累计创建“水保乡村”8个。2023年,永康市将积极推动花街镇“水保乡村”项目建设,通过与当地特色产业和文化相融合,以此带动乡村旅游、民宿等产业同步发展,增强群众幸福感、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通讯员 胡方远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