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相对贴切的成语来形容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此次中国访问,那就是:“不虚此行”。
4月6日,欧洲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宣布,与中国航空器材集团有限公司(CAS)签署了160架空中客车民用飞机的批量采购协议。
4月7日,随同马克龙访华的法国达飞集团与中国船舶集团签订合作协议,签约金额逾210亿元,创下中国造船业一次性签约集装箱船最大金额新纪录。这也是中国船舶集团首次批量承接甲醇燃料动力箱船订单。
“最大”“首批”这类表示新闻价值高的词语,透露出一个大众不太熟悉的领域——甲醇的科学利用。而在其背后,中国的一家民营企业已经默默为此努力了18年。
图源:观察者网
01
甲醇是什么?它在现代社会有多大的利用价值?何以如此被看重?
比较科学的解释是,它是绿色清洁燃料,又是氢的最低成本最安全的载体,解决了氢气存储运难题,安全性好,运输成本低。发展甲醇经济不仅有利于碳中和,还可以推进能源结构变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这个对比数字很能让人震撼:假如国内三分之一的车辆使用甲醇燃料,就能减少8000万吨的石油进口,回收1.32亿吨二氧化碳!
就在本月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汽车风云盛典》颁奖典礼上,吉利集团的远程绿色甲醇生态荣获评委会特别奖,成为首个以商用车为主体的获奖企业。评选委员会称赞远程绿色甲醇生态高起点、厚底蕴、破困局、抢先机,甲醇商用车开辟的全新赛道让汽车内燃机蜕变绿色动力成为可能。
显示情景是,依托吉利在醇氢动力方面18年的技术积累,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已成功开发多款甲醇商用车并投入批量运营,正在进行第三代甲醇直驱、甲醇增程等动力路线研发,以及甲醇技术路线在全系列车型上的应用。开创了国内规模化使用合成燃料实现减碳的先河,产品技术成熟度及投放规模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又是一个“国际领先”,吉利18年的努力终结硕果。
02
吉利过往的呕心沥血和当下的迫不及待,是基于一个必须直面的现实: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甲醇生产国和消费国。
吉利远程绿色甲醇生态获中国汽车风云盛典评委会特别奖,是对吉利集团在甲醇汽车及车用甲醇燃料领域积极开拓创新的高度肯定,也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甲醇汽车及车用甲醇燃料发展的新水平。
而交通作为重要的能源消费领域,理当成为绿色甲醇产业发展的重地。
从中法两国企业签署造船史上最大单笔集装箱船订单和港口船用绿色甲醇供应合作备忘录,到吉利新能源商用车企业获权威汽车盛典评委会特别奖,再到今年2月吉利控股集团和河南省顺成集团合作的全球首个十万吨级绿色低碳甲醇工厂投产,全球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绿色低碳甲醇工厂正式启动,中国绿色甲醇行业正一步一个脚印,走在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路上。
03
这个世界永远需要那些不太计较得失、专注于某一项可以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技术,并使之趋向更美好的人。这样的企业往往是载体。
吉利集团董事局主席李书福认为,当前几种主流的清洁能源中,氨能刚刚起步,尚未有成功应用案例;氢能在全球已经发展了十多年,目前距离规模化和商业化尚待时日。而发展甲醇经济对于破解这一难题也许是一种有效路径。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新能源汽车发展势不可挡,纯电动汽车成为主要发展路线。然而,中国目前的发电结构中,火电占到70%左右。所以,持续探索多种可持续的能源技术路线,是吉利加速汽车产业转型、助力“双碳”的一大突破口。
还是李书福,在央视对话栏目专门做过的一期有关“绿色甲醇”在对话中,有过一句灵魂拷问:“凭什么美国放弃的,我们不能做”?
在这十八年中,当所有人都在押注电动汽车,政策也倾斜电动汽车,李书福在一片反对声中研发绿色甲醇在汽车动能、空气净化方面的循环使用。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绿色甲醇的生产规模、技术和运用,已经让世界惊叹。
去年6月,吉利控股集团发布2045年实现全链路碳中和目标,制定了多元化新能源技术发展路径,甲醇汽车与纯电动、高效的雷神混动、充换电补能等,共同构建吉利碳中和汽车的蓝图。
这些,都是吉利这家民营企业为了既定目标留下的默默奋斗的足迹。
企业家都应该有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能为国家乃至人类未来生活探寻新的可持续发展、进步的出路,是有使命感的企业不懈的追求。这与企业的利润追求既有关又无关。因为一个不十分清楚何时能出成绩的探索,本身就有冒险成分,但是为了一个有望惠及国家未来发展的目标去锲而不舍,更是企业的国家使命、人类使命之所在。
见微知著,甲醇领域已经付诸应用的技术成绩,其背后支撑的,是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和使命担当的企业的默默努力。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